《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共24卷。纪昀著。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乾隆朝名臣。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另著有《沈氏四声考》《史通削繁》《文集》《诗集》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所著5种笔记小说合刊书名。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其门人盛时彦于嘉庆五年将五书校订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后通称《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身居高位,名满天下,其小说创作与蒲松龄借狐鬼抒写孤愤不同,一如《滦阳续录序》所说,是“聊以消闲”,“弄笔遣日”。他对蒲松龄的创作颇有微词:“《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盛时彦《姑妄听之跋》)对传奇小说持否定态度的同时,亦排斥“细微曲折”“摹绘如生”的想象和虚构。尽管如此,基于其广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宏阔的文化视野,《阅微草堂笔记》依然不失为优秀的文言笔记小说。

内容上,《阅微草堂笔记》对官场腐败,为官者颟顸跋扈、贪婪骄横时有揭露;对残酷礼教、虚伪道学不遗余力揶揄、批判。对言高行鄙、心口不一的程朱理学信奉者的刻画入骨三分,有着鲜明的反理学倾向;对世情浇薄、民间疾苦时有涉及,借鬼狐刺世,寓意明显;也不乏一些人生哲理以及掉书袋的考证文字。纪昀才思敏捷、性情诙谐,小说尽管存在某些局限性,如结构松散,说教过多,但总体来说,“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文字风格尚质黜华,独树一帜。

《阅微草堂笔记》问世之后与《聊斋志异》相抗衡,各领风骚,形成笔记小说创作“尚质派”与“藻绘派”两大阵营,仿效者不绝,乐钧的《耳食录》、许仲元的《三异笔谈》、俞鸿渐的《印雪轩随笔》、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皆为拟作。


为您推荐

《燕居笔记》

《燕居笔记》 : 明人辑,原编者不详。据林近阳《新刻增补燕居笔记》可知,此前当有原编原刻,今已佚。现存有3种《燕居笔记》:一是《新刻增补燕居笔记》。明代林近阳增补。林近阳,福建人,生平不详。署“芝士林..

笔记文

笔记文 : 它的特点是内容广泛,遇有可写,随笔而写,可长可短,不拘形式。在中国,笔记之体肇始于魏晋,而宋明以后最为丰富。“笔记”的名称,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才略》篇:“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

《北轩笔记》

《北轩笔记》 : 陈世隆撰。共1卷,40余条,1万余言。陈世隆(生卒年不详),字彦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书贾陈思之从孙。元顺帝至正年间,曾在嘉兴陶氏家中设立教馆,后死于战乱。修《四库全书》时,他的著作除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