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传说

    清官传说 : 关于廉洁清明官吏的传说。这类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包拯、海瑞、况钟等人的传说。
  清官传说主人公的最显著特征,是他们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即使面对的是皇亲国戚,也毫无畏惧,绝不妥协。如民间传说中的《铡赵王》,说的是御弟"赵王"横行霸道,罪行多端,他被包拯捉拿归案后,仍狂妄叫嚣:"我是皇亲国戚,谁敢动我!"正气凛然的包拯毫不手软,当即毅然将他铡死。再如,包公对那为皇帝采办贡品,乘机搜刮金银的"刘衙内";对那喜新厌旧,妄图杀妻害子的"驸马"陈世美等,也都依法处理,绝不宽容。包拯的铁面无私还表现在,他对自己的至亲骨肉也毫无偏私,例如《铡包勉》这个故事,就是讲述他秉公处置了违法的亲侄。
  其次,这些传说中的清官对于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案件,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传说中的清官经常遇到并要审理各种复杂的疑难案件,而犯案的对象,又大多是有权有势的显赫人物。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往往要深入民间,明察暗访。如包拯为了查明"庞国舅"的罪行,微服出行,具体地了解到庞贼杀人的罪行,并拿到了"物证",使狡猾狂悖的"宠国舅"伏法。又如况钟在智勘"十五贯"奇案中,也化装成算卦人,向娄阿鼠等人多方察访,终于捉到真正的凶手。海瑞在审理杭州府上报的一件"奸情杀人案"时,不仅仔细研究了案卷,还提出各种疑点进行察访,最后为屈打成招的人雪了冤。
  第三,这些传说中的清官廉洁奉公,居官清正。他们不仅在政治上除暴安良,受到人民的爱戴;在道德品质上,也深得人民的崇敬。如包拯入朝为官后,就把家中仅有的破旧老屋送给长嫂居住;他罢官回乡,只好在"牛棚子"里勉强住下。在海瑞的传说中,曾讲到他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死后,棺材里只留有几枚铜钱。
  清官传说中的清官形象,是有一定的现实生活根据的。他们多是封建社会中一些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具有政治远见的开明人物。他们同那些舞权弄势、残暴贪婪的官僚、地主阶层的人物进行了复杂的斗争,有的针对朝野中的弊病还提出某些改革方案。这些清官的艺术形象和具体的实有的历史人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清官形象是以现实中的清官人物为基础的,但它并不是历史上某一具体清官的简单摹写,而是经过概括、提炼、艺术化了的典型,体现人民对清明政治的追求与向往,带有很多的理想和想象成分。
  清官传说,主要以"故事"形式在民间流传;有的戏曲化后,通过舞台演出,更加扩大了它的影响。清官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的衷心喜爱,今天对人们仍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清官传说由于是旧时代的产物,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忠君思想、封建迷信等思想影响。

为您推荐

《家务清官》

《家务清官》:张笑天着。花城出版社1982年9月版。21万字。收入中、短篇小说5篇。主人公有奔走于北大荒茫茫原野上厉行改革的农垦局老局长,有坚决排除家庭阻挠主动离休让贤的市委书记,有离休之后认真回顾自己在战争年代的..

清官传说

清官传说 : 关于廉洁清明官吏的传说。这类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包拯、海瑞、况钟等人的传说。   清官传说主人公的最显著特征,是他们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即使面对的是皇亲国戚,也毫无畏惧,绝不..

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 : 中国民间著名传说。这个传说是中国过去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的艺术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牛郎与织女结合又离散,只能七夕在天上相会一次的幻想性情节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

农民起义传说

地方风物传说

地方风物传说 : 关于某一地区山川、风物等的解释性传说。地方风物传说的基本特点,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于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来历、特征、命名原因等,给以说明解释。它经常把风物介绍、故事、说明解释..

大禹传说

大禹传说 : 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传说故事,从古至今流传于中国民间。   大禹的主要业绩是治水。根据《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

愚公移山传说

愚公移山传说 :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据说: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他的家人、邻里都来相助。每天,他们劈山运土,往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