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

    新诗 : 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60余年来,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体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为您推荐

中国新诗社

中国新诗社 : 1921年由叶圣陶、俞平伯、朱自清、刘延陵等发起成立,是新文学运动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松散型的新诗团体。于1922年初在北京创办出版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新诗刊物《诗》月刊。中国新诗社..

中国新诗派

中国新诗派 : 1947年7月由于杭约赫等南方诗人在上海创办诗创造社及编辑出版《诗创造》刊物过程中,因现实立场、诗学观念和艺术追求等方面发生分歧。后与穆旦、袁可嘉等有相同诗歌审美追求的北方诗人联..

歌谣体新诗

歌谣体新诗 :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歌谣,这是中国现代新诗“歌谣化”努力的开端。民歌和歌谣富有地域风味的抒情特色,还有清新自然的语言,是新诗探索者比较看重的文化资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