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体新诗

    歌谣体新诗 :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歌谣,这是中国现代新诗“歌谣化”努力的开端。民歌和歌谣富有地域风味的抒情特色,还有清新自然的语言,是新诗探索者比较看重的文化资源和艺术形式,对诗人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文学革命倡导白话和自由新诗写作,强调文学的平民色彩,于是,从民间收集民歌、故事和歌谣,成为建立新文化的重要方向和重要资源。

最早注意歌谣的是周作人。1914年周作人开始征集绍兴儿歌童话,研究中外歌谣。俞平伯对这些民间文艺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试图在新诗创作中汲取歌谣的营养。刘大白写了许多关于农村与农民的诗,有些歌谣体则流传甚广,代表者之一即《卖布谣》。贺敬之的《回延安》、闻捷的《天山牧歌》等也都是中国新诗创作中借鉴民歌体的优秀之作。新文学开拓中歌谣专门研究滥觞于周作人,后来朱自清借助周作人和五四歌谣研究的资料在清华专门开设了研究“歌谣”的课程。从学术开拓而言,钟敬文进行白话新文学创作,是民间文艺(包括歌谣)研究的集大成者。此外,歌谣中的方言可以将本区域状物抒怀的表现方式、情感体验方式、思维习惯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各具风味与美感,这对后来的歌谣体新诗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新诗从歌谣那里获得了许多创作上的启示,如复沓、比兴的艺术手法,如素朴、明朗的美学风格,如真挚、纯正的现实精神, 如顺耳流畅的语言品质。

为您推荐

《中国新诗人成名作选》

《中国新诗人成名作选》:丁慨然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9月版。46.1万字。收中国老中青三代诗人369家名作391篇,分5辑。第一辑收三四十年代新诗48首;第二辑收50年代至60年代初新诗48首;第三辑收新时期开始至1984年..

《中国新诗流派》

《中国新诗流派》:李旦初着。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10月版。19.5万字。评述中国新诗各种流派,时间自“五四”起,迄于当今,地区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凡在诗界独树一帜,并有一定影响的诗派,诸如初期白话诗派、写实诗派、..

《中国新诗选》

《中国新诗选》:臧克家编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9月版。19万字。选收1919-1949年期间26位诗人的作品82首。这26位诗人是:郭沫若、康白情、冰心、闻一多、徐志摩、刘大白、朱自清、蒋光慈、刘复、冯至、王统照、柯仲平..

《新诗选读111首》

《中国新诗萃(20世纪初叶—40年代)》

《中国新诗萃(20世纪初叶—40年代)》:谢冕、杨匡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37万字。选入113位诗人的248首诗作。卷首有谢冕的《序一:置身于文化冲撞的困惑》,杨匡汉的《序二:时代诗情与精神价值》;卷末有杨匡满的..

《中国新诗佳句精选》

《中国新诗佳句精选》:赵荣群编着。哈尔滨出版社1988年11月版,1990年10月版。12万字。编选现当代299位诗人的佳句552条。按内容分为正义与勇气、痛苦与悲剧、惜别与乡愁、挚爱与思念、希望与等待、时间与记忆、祖国与母..

《中国现代新诗三百首》

《中国现代新诗三百首》:张永健、张芳彦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3月版。626页。选收“五四”前后至1949年间现代新诗各种流派之精华,是诗人知名度和作品知名度相统一,时代主旋律和艺术多样化相统一的选本,代表了现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