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研究会

    歌谣研究会 : 中国现代第一个民间文学研究团体。1920年在北京成立。
  在"五四"运动提倡平民文学,反对贵族文学,努力吸取西方进步文化的影响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表启事,成立"歌谣征集处",向全国征集民间歌谣。当时北大的进步教授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任编辑,钱玄同、沈兼士考订方言。同时发表"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在"北京大学日刊"、《新青年》和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的报纸、刊物上发表,影响很大。从1918年 5月20日起在北大日刊上开辟"歌谣选"栏,每天刊登一则,由刘半农编选并作考订说明,共出148则。
  1920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由沈兼士、周作人任主任,继续征集中国近世歌谣。1922年北大研究所成立国学门,歌谣研究会并入其中。因征集材料不够,歌谣研究会决定创办《歌谣周刊》,继续广泛征集各地歌谣并展开对歌谣的研究。1922年12月17日《歌谣周刊》在北大25周年纪念日创刊。
  1923年 1月30日歌谣研究会决定扩大收集范围,除歌谣外,还要收集、研究神话、传说、童话故事、风俗、方言等资料。1923年 5月24日成立了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不久又组织和发动歌谣研究会、风俗调查会会员进行了妙峰山、东岳庙、白云观和财神殿的民俗调查。
  随着歌谣搜集、整理的开展和研究的深入,在《歌谣周刊》上对方言、方音等问题进行了不少讨论。1924年1月26日成立了方言调查会。
  《歌谣周刊》到1925年 6月共出了97期,增刊一期,发表歌谣2226首。1925年10月,"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创刊,继续发表歌谣故事等材料和有关理论文章。
  歌谣研究会还出版了"歌谣丛书":顾颉刚《吴歌甲集》。"歌谣小丛书"一种:董作宾《看见她》。"故事丛书"一种: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1927年,歌谣研究会的主要成员顾颉刚、容肇祖、董作宾、钟敬文等人在广州中山大学成立民俗学会,北大歌谣研究会停止了活动。歌谣研究会的会员除北大师生外,还有一些外地的歌谣和民俗研究者及个别外籍通讯会员。歌谣研究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征集到全国22省的各种歌谣13908首。它冲破封建思想,重视人民创作。它的成果已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1935年在停顿了近10年之后,北大文科研究所决定恢复歌谣研究会,聘请胡适、魏建功、顾颉刚等人为歌谣研究会委员。《歌谣周刊》从1936年4月复刊,到1937年6月共出53期。研究的方向侧重在文学方面,许多论著至今在学术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为您推荐

《高尔基研究》

《高尔基研究》:王远泽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7月版。30万字。包括绪论、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论述高尔基早期创作的阶级实质、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明确指出高尔基的早期创作属于无产阶级思想范畴,是新兴的无产阶级..

《托尔斯泰作品研究》

《托尔斯泰作品研究》:雷成德等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36万字。收入11篇论文。通过托尔斯泰的《幼年、少年、青年》、《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教育的果实》、《黑暗的势力》、《..

《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

《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倪蕊琴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版。28万字。分5个部分:托尔斯泰与俄国同时代作家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中国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欧美文学之关系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苏联..

《俄国文学研究》

《抗倭演义(壬辰录)及其研究》

《抗倭演义(壬辰录)及其研究》:〔朝鲜〕南永鲁着。韦旭升译着。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版。37.8万字。记述16世纪末日本大举入侵朝鲜,朝鲜兵败、请求中国明朝出兵共同抗倭终获胜利的历史事件。描绘倭寇施暴行、海上大..

《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

《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李国栋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16万字。共4章。前3章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对夏目漱石的作品进行内发式的研究,从中晚期作品中找出大量作为核心概念使用的“头脑”和“心灵”,与早期作品..

《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

《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副名:兼论与清代文学之关联。金柄珉着。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21.3万字。共6章。从以“白塔”同人为中心的北学派的思想倾向、文学活动、文学观念、创作价值及其与经学派等其他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