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文学

    东乡族文学 :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东乡族自治县,约27万9千余人(1982)。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东乡族文学主要为民间口头文学,有民歌、叙事诗、传说、故事等。民歌中的东乡"花儿"是东乡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大多数东乡族人都会编唱。他们常常用花儿这种形式抒发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长诗,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代表性作品有《米拉尕黑》、《葡萄娥儿》、《略略调》等。《米拉尕黑》有韵文体叙事诗和散文体故事流传,内容有许多变异。散文体故事讲东乡族青年米拉尕黑与美丽善良的海迪亚姑娘相爱,当自己的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时,他毅然奔赴战场。功成之后,不图荣华富贵,回到故乡与海迪亚团聚。长篇叙事诗《米拉尕黑和玛芝璐姑娘》是写青年猎人米拉尕黑与美丽勤劳的姑娘玛芝璐热恋,不料战事爆发,米拉尕黑应征去康图巴乍作战。临行时二人互换记首,姑娘送给米拉尕黑一把白豆子和一把竹筷子;米拉尕黑拿出风月宝镜,掰成两半,各存一半作信物。战事平息后,米拉尕黑得到一位智者相助,赶回家乡,在强盗抢亲时,救出玛芝璐,结成终身伴侣。故事《璐妇人斩蟒》反映东乡族婚礼习俗,表现东乡族妇女的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玉哈斯的故事》是流传在东乡族人民中的机智人物故事,它嘲讽了富人阔佬的贪婪、愚昧,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机智聪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乡族的作家文学发展起来,有了自己的作家和诗人。诗人汪玉良根据民间文学题材,先后创作了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米拉尕黑》等。

为您推荐

东乡族文学

东乡族文学 :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东乡族自治县,约27万9千余人(1982)。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东乡族文学主要为民间口头文学,有民歌、叙事诗、传说、故事等。民歌中的东..

纳西族文学

纳西族文学 : 纳西族有24万余人(1982),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邻近各县,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和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分布。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象形文字东巴文和标音文字哥巴文。中华人民共和..

仫佬族文学

仫佬族文学 : 仫佬族约 9万余人(1982)。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宜山、柳城等县。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无文字。多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其文学以民间口头文学为主,有神话、传说、故事和..

明代文学理论批评

《民族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 : 少数民族文学学术理论刊物。季刊。1983年10月正式创刊,到1985年底共出9期。刘魁立首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哈焕章(锡伯族),副主编娜仁戈娃(蒙古族)。   《民族文学研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这两个阶段的文学..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 : 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中国作家协会主办。1981年2月25日创刊,原为双月刊,从1982年元月起改为月刊。刊物的"创刊词"说:"我们的《民族文学》,将努力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