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统区文学

    国统区文学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由此展开的8年抗日战争将中国国土分割为国民政府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20世纪40年代末称为解放区)、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和英、法等外国租界孤岛4个部分。在文学上相应形成了国统区文学、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及孤岛文学。其中国统区在全国所占面积最大,拥有作家最多。国统区文学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基调与风貌。

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文学活动的主题由“救亡”转向了“启蒙”,整个国统区的文学基调表现为激昂振奋的英雄主义。在“救亡”的宏大民族凝聚力下,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成立,由老舍主持日常工作。这是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号召作家们“拿笔杆代枪杆,争取民族之独立”。在抗日战争的语境中,文学创作被赋予了共同的爱国主义主题和思想追求,文艺的目的、功能、对象、内容和形式都被赋予了时代、社会和政治的涵义,文学性和审美被忽略。从文体上看,报告文学和通讯成了热门文体,代表作品有碧野的《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曹白的《杨可中》,萧乾的《刘粹刚之死》《南德的暮秋》;诗歌如艾青的短诗《手推车》,穆旦的《农民兵》;作为运动的朗诵诗(街头诗)鼓舞了民众和士兵的抗战热情,如敏夫的长诗《边区自卫军》,田间的《假使敌人来进攻边区》;国统区讽刺暴露小说开始出现,如张天翼的讽刺名作《华威先生》;抗战题材的小说数量繁多,如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等。

1938年10月到1944年,是国统区文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初期受速战论鼓动的激昂心态沉静下来,开始正视战争的残酷性和取得胜利的艰巨性。作家心态由理想转变为沉郁苦闷,创作不再满足于前期鸟瞰式写大场面,而是转向于深层次的挖掘。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萧红的《呼兰河传》,曹禺的《北京人》《家》;抗日战争背景下,知识分子对自我的探索题材作品创作高潮出现,如沙汀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艾青的长诗《火把》等。

1944到1949年,国共两党斗争加剧,文学更加集中于对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现实政治的否定,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进行自我内省与总结,作家写作更加强调民主。各类题材作品大都笼罩着紧张、激愤、痛苦、期待、焦躁的气氛,讽刺暴露的作品增多。戏剧如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陈白尘的《乱世男女》和《结婚进行曲》;小说如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钱钟书的《围城》,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等;冯雪峰、聂绀弩的杂文也体现出以讽刺为主要手段的喜剧性色彩。国统区文学有以下特点:①在民族危难存亡的关键时刻,作家们联合一致,自动承担了时代的使命,紧扣“救亡”的主旨,关注战争,鼓舞人民的战斗热情和决心。②文学创作的主题以讽刺、揭露和批判国民党的统治为主,许多作品的风格更加成熟稳健。③从凸显民族、大众到强调民主,国统区文学思潮在发展过程中,写作的对象主体有所转变。

为您推荐

西南联大文学

西南联大文学 : 虽然战争期间条件艰苦,西南联大师生却创造了辉煌的教育和文化业绩。作为20世纪40年代学院派文学高峰的代表,西南联大文学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产生了一批活跃的文学社团和优秀的作家作品。..

延安山脉文学社

延安山脉文学社 : 成立于1938年10月。由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秘书科工作的奚定怀(奚原)发起,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职学员为主,包括延安马列学院、边区政府、八路军总政治部和八路军..

鲁迅文学院

鲁迅文学院 : 创立于1950年10月。前身为中央文学研究所和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玲等延安作家向中央文化部提出创办文学院的建议。1950年10月,经文化部同意,中央文学研..

中国文学批评

澳门文学

澳门文学 : 一般认为,澳门文学现象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戏剧家汤显祖贬官到广东徐闻,就曾前往游览,留下了《香嶴逢贾胡》等诗篇,被认为是提及澳门最早的诗作。此后不断有内地文人赴澳,或长居,或短住,..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 晚清时期,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倡导并实践的文学改良和革新运动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严复、林纾的文学成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文学资源;辛亥革命..

现代文学社团流派

现代文学社团流派 :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出现,有赖于现代文人对于现代文学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确立与坚守。各主要文学社团大多有发起人和核心人员,其组织形态既可较为松散,也可较为严密,但其在文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