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 :
晚清时期,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倡导并实践的文学改良和革新运动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严复、林纾的文学成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文学资源;辛亥革命前后的文明戏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西方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的传入,使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他们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发动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青年杂志》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新青年》杂志发表,被称为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呐喊。胡适反对旧文学言文分离的现象,主张文学语言同口语的接近,提出白话文学应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思想。同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成为发难时期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陈独秀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以激进的战斗姿态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提出了“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三大主义”反映了反对虚伪艰涩的封建旧文学,建设现实主义新文学的历史要求。陈独秀与“桐城派”“骈体文者”“江西诗派”等代表的“十八妖魔”宣战。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新青年》的文学革命主张很快得到了一些同道和青年的响应。钱玄同最早表示“绝对赞同”,第一个提出《新青年》发表文章应“渐渐改为白话”,并表示从这时起自己一切文章通信躬身力行。他对封建旧文学的种种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从语言文字演化的历史事实为“言文一致”的观点和白话文学为文学之正宗的主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刘半农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等文,探讨了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的界说,对于破坏古文的迷信、建立美的白话散文,破坏诗歌旧韵、重造新韵等问题,都进行了建设性的研讨。
文学革命初期钱玄同、刘半农上演了一场著名的“双簧戏”,希图引起全社会对文学革命的关注。钱玄同托名王敬轩自拟了一封长达四千余字的信件,刊发在《新青年》(1918年3月15号)第4卷第3号《通信》专栏,以文学革命反对派的口吻指责文学革命运动。刘半农作《复王敬轩书》对“大放厥词”的“王敬轩”一一加以回击。
1918年,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进一步强化了反帝、反封建的色彩。1919年初陈独秀撰写《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更明确地标举了科学和民主,表示面对政府的压迫和社会的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的坚决态度。鲁迅以他最勇猛热忱的战斗,成为文学革命的伟大旗手。李大钊发表《新纪元》《什么是新文学》等文章,批判了封建主义旧文学的僵尸,深刻地论述了新文学的实质。1919年1月,《国民》《新潮》杂志创刊,积极发表反对封建礼教、赞助新文化运动的论文和创作。与此同时,《晨报》第7版副镌(副刊)、《京报》副刊以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也相继改为白话刊登新文艺作品。新文学创作是文学革命的真正实绩,有力地支持了新文学运动。诗词方面,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刊出了胡适的8首白话诗词,其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随后出版。1918年1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发表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创作,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进行新诗创作,康白情等人的白话新诗刊载在《学灯》等报刊上。这些新诗作品在艺术上颇为粗糙,体现着尝试时期急就章的一般特性,不过它们可以就此向旧文学示威,同时也可以启发新文学的后来者。比如鼓励了郭沫若从事于新诗的创作,并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了《凤凰涅槃》等后来收在《女神》中的大量诗篇,洋溢着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小说方面,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接着又发表了《孔乙己》《药》等。1917年,陈衡哲在美国《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小说《一日》。相比于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日》的文字尚未完全脱胎于文言。
《新潮》
戏剧方面,胡适以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创作与思想为参照,创作了剧本《终身大事》。这样的戏剧实践与后来“为人生”的文学以及鲁迅所赞赏的“有所为”的艺术传统相吻合,不仅拉开了与传统旧剧的距离,也大大深化了文明戏的道德批判精神,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道路。
文学革命运动结束了千百年来文言文体一统天下的文化局面,使得汉语所承载的文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当然,五四文学革命明显存在一些弱点,如对待过去的文学传统缺乏具体分析的历史的批判精神,所提倡的平民文学只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市民文学,因而还不能使文学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接近,但是就其理论主张的时代性质和创作实绩的崭新特征来看,这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革命。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