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寮诗话》

    《樗寮诗话》 :

作者姚椿。姚椿(1777~1853),字春木,又字子寿。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父姚令仪,任四川布政使,家富藏书,筑有“通艺阁”藏之。姚椿幼即好学勤读,博闻强识,颇喜骈俪,有“两脚书橱”之誉。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国子生应顺天乡试,名噪京师。后屡试不第,仕途失意。又随父南北奔驰,游历山川,凡河漕、农桑、边防及民间疾苦,无不关心,务求有用于世。30岁后转学于姚鼐,乃弃旧学,潜心程朱理学。道光元年(1821)与彭兆荪同举“孝廉方正”,辞谢不就。道光四年,主讲河南夷山书院、龙山书院。道光十八年,主讲湖北荆南书院。道光二十五年,返回故里,仍主讲松江景贤书院。著有《通艺阁诗录》8卷、《和陶诗》3卷、《晚学斋文集》12卷、《樗寮文续稿》1卷、《洒雪词》3卷,纂有《禹州志》26编,编有《国朝文录》82卷。

《樗寮诗话》3卷,共103则。诗话以录同时之诗人诗作,卷下除同时之名家外,亦记姓名不传者,有诗学文献价值。诗话重视以味论诗,对吴乔《围炉诗话》中的“意喻之米,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变尽。啖饭则饱,饮酒则醉。醉则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之言甚为推崇,以为“此一段意最与予合”。又云:“戴剡源序许长源诗曰:酸咸甘苦之于食,各不胜其味也,而善庖者调之,能使之无味;温凉平烈之于药,各不胜其性也,而善医者制之,能使之无性;风云月露虫鱼草木,以至人情世故之托于诸物,各不胜其迹也,而善诗者用之,能使之无迹。是三者所为,其事不同而同于为之之妙,无迹之迹,诗始神也。”徐世昌评其“才锋俊拔,而以酝酿出之”“盖能矫袁(枚)、赵(翼)末流者也”(《晚清簃诗汇》卷一百二十三)。其论诗虽多借他人论诗之语,借题发挥,有模糊之嫌,但也有一定价值。《樗寮诗话》有道光间刊《樗寮全集》本。

姚椿《樗寮诗话》

为您推荐

《梅村诗话》

《梅村诗话》 : 共1卷,吴伟业著。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左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祭酒。有《梅村集》。传见《清史稿》卷四..

《三家诗话》

《三家诗话》 : 共1卷,尚镕著。尚镕(1785~1863),字乔客,一字宛甫,江西南昌人。诸生。晚客河南,历主三山、聚星、崇实、唐县等书院。有《持雅堂全集》。此篇据道光五年(1825)姜曾序,乃作于是年乡试落榜后之第五夜..

《筱园诗话》

《筱园诗话》 : 共4卷,朱庭珍著。朱庭珍(1841~1903),字小园,一作筱园,号诗隐,云南石屏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有《穆清堂集》。书前有同治三年(1864)、同治七年及光绪三年3篇自序,交代写作修订始末,长达10余年..

《国朝诗话》

《龙性堂诗话》

《龙性堂诗话》 : 《龙性堂诗话》初续集,叶矫然著。叶矫然(1614~1711),字子肃,号思庵,福建闽县(今福州)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改乐亭知县。有《龙性堂集》。此书诸家序,谢天枢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吴琇..

《全浙诗话》

《全浙诗话》 : 共54卷,陶元藻著。陶元藻(1716~1801),字龙溪,号篁村,晚号凫亭山人。浙江会稽(今绍兴)人。贡生。有《泊鸥山房集》。据嘉庆元年(1796)汪辉祖跋,此书历时17年始成。全书收辑周秦至本朝之浙江诗人190..

《瓶水斋诗话》

《瓶水斋诗话》 : 共1卷。舒位著。舒位(1765~1816?),字立人,号铁云。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恩科举人,九试进士不第,寄身幕府,潦倒以终。有《瓶水斋诗集》。按此书据其子舒昌枚跋,谓为壮年之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