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

与科学认识中用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方式得出普遍概念或规律的抽象思维相对而言。形象思维的英文和法文是imagination,德文是einbildung,相应的字根是image和bild,意思都是形象,派生的动词是想象,和“形象”所指的意思一样。形象思维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在文艺研究中强调形象思维,是因为文艺要从艺术形象出发来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从概念公式出发。

西方古代文艺理论中想象或形象思维最早出现于古罗马哲学家、美学家斐罗斯屈拉特的《阿波罗琉斯的传记》:“想象比起摹仿是一种更聪明伶巧的艺术家。摹仿只能塑造出见过的事物,想象却也能塑造出未见过的事物,它会联系到现实去构思成它的理想。”(转引自《朱光潜美学文集》第四卷)

形象思维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和英国经验主义哲学重视感性认识分不开。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强调诗与想象的关系,他在著作《学术的进展》中将学术分成历史、诗和哲学3种,与它们相对应的人类的思维能力是记忆、想象和理智。培根不但区分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且还指出复现性想象(记忆)和创造性想象的分别,指出诗不同于历史记载。17世纪后期18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哲学家G.维柯在《新科学》中首次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根据希腊神话和语言学的资料,论证民族在原始期就像人在婴儿期一样,都只用形象思维,后来才逐渐学会抽象思维。维柯认为这种形象思维就是一种诗的思维。他还具体区分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认为:“诗的语句是由对情欲和情绪的感觉来形成的,这和由思索和推理所造成的哲学的语句大不相同。哲学的语句愈上升到一般,就愈接近真理;而诗的语句则愈掌握个别,就愈确实。”德国18世纪美学家R.费肖尔在《论象征》中说:“思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形象,另一种是用概念和文词;解释宇宙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用文词,另一种用形象。”他用形象思维来诠释想象。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之后,想象和情感作为文艺创造的动力得到重视。马克思也在其著作中肯定了形象思维,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俄国较早用形象思维这个词的批评家是V.G.别林斯基,他说:“艺术是对真理的直观的观察,或者说是用形象来思维。”(《别林斯基选集》〔第3卷〕)高尔基也说:“在求生斗争中,自卫的本能在人身上发展了两种强大的创造力:认识和想象。……认识就是思维。想象在其本身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

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直接谈“形象思维”这个词,但文学创作要用形象思维的意思表达早已提出,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勰准确具体地描绘了作家运用形象思维时的心理状态,“神与物游”恰切地表达了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与一般的思维规律相比,有独特的规律与特点:①形象思维以感性意象为思维的基本单位。科学认识以概念为思维手段,概念是抽象思维的细胞。而文学家运用形象思维创造作品,主要通过形象画面的联系、变化与推移,表现作家的思想和情感。②形象思维以形象的逻辑运动为思维的基本途径。抽象思维活动从事物的感性材料出发,进入理性思考的阶段,就可以脱离形象而单独依靠概念的逻辑推移进行。而作家的形象思维活动则始终要依靠形象与形象的联系、排列、对照、推移,依靠有内在联系的形象运动进行。③形象思维以人及特定的整体的生活为认识的内容,同时又贯穿着作家的主体心理要素。④形象思维以富有审美意义的生动艺术形象为思维的结果。科学家从思维对象取得感性材料、进入理性概括后,就将客观材料的具体感性形式转化为概念,而艺术家则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为思维的结果。

为您推荐

屏幕形象

屏幕形象 : 主要指屏幕上的人物形象。电视艺术,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一样,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任何一部成功的电视艺术作品,都是因为塑造了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才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并为其赢..

形象思维

出版时间:1985-10 形象思维 : 又称“艺术思维”。顾名思义,是与形象紧密相关的一种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形象思维..

形象感受

形象感受 : 由语言内容引起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方面的内心体验。这些具有形象性特点的感受是在想象和回忆中映现的,一有语言符号的刺激,一种敏锐独特..

《中外文学形象辞典》

《儿童小说的构思和人物的形象》

《儿童小说的构思和人物的形象》:任大霖着。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5月版。2万字。认为儿童小说的构思,除了要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还要注意作品有明快的调子、完整而严谨的结构、巧妙而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

《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

《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朱林宝等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版。172.8万字。分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两部分,共收文学人物形象4400个。中国文学部分选收自古代神话传说到1949年前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按文学作品的..

《文学形象辞典》

《文学形象辞典》:于漪、陶本一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版。128万字。共收中外古今52个国家和地区477位作家以及部分佚名作者和民间艺人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1051个。条目内容包括“人物形象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