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骈体正宗》

    《国朝骈体正宗》 :

曾燠主编,彭兆荪参编及校勘。曾燠(1759~1831),字庶蕃,一字宾谷,江西南城(今黎川)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曾官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贵州巡抚等。嘉庆十一年(1806),《国朝骈体正宗》刊刻。所选骈文家自毛奇龄至汪全德,凡42人,中间多有仅取1首者,去取颇为谨严。此书选文跨越清初至乾嘉时代,按人而非按体选文。全书12卷,收录骈文171篇,其中选文数量较多的为陈维崧8篇,胡天游11篇,袁枚12篇,吴锡麒11篇,孔广森10篇,洪亮吉15篇,刘嗣绾8篇,彭兆荪12篇。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年间的作家,只选择了毛奇龄、陈维崧、毛先舒、陆圻、吴兆骞和吴农祥6位18篇,这与曾燠脱俗法古的选文宗旨有关,从中也可见乾嘉骈文对清初骈文的反思。所选作品各体兼备,较有代表性。如毛奇龄的《平滇颂》(并序)、《复沈九康成书》《与秦留仙翰林书》《陆藎思新曲题词》和《故明特授游击将军道州守备列女沈氏云英墓志铭》5篇,都得到高度评价,也是后来骈文选本的常选篇目。

《国朝骈体正宗》强调骈文以六朝特别是齐梁为标准,反对俳俗浮靡之风,主张骈散同源,各有优长。彭兆荪《与姚春木书》说到自己佐辑《国朝骈体正宗》,想以此“矫俳俗,式浮靡”。编选宗旨是:“文匪一格,以远俗为工;体无定程,以法古为尚。”(《小谟觞馆文集》卷三)排斥通俗,以古为尚,这与8年前吴鼒所编《八家四六文钞》的宗旨一致。曾燠《国朝骈体正宗序》中明确说明骈文以六朝为极则,一变于唐,再坏于宋,元、明二代则等之自郐;强调骈文与古文同源,是齐梁人学习秦汉而自然演变的,不能一分为二。指出庾信、徐陵、任昉、沈约文章文质兼备,体约风清,实为诗人之遗则,不能视为文学之害;古文、骈文彼此相通,明道一致:“岂知古文丧真,反逊骈体,骈体脱俗,即是古文,迹似两歧,道当一贯。”(《国朝骈体正宗序》)乾嘉时骈文风气大开,作家辈出,是此书出现的前提条件,其编选目的就是要树立骈文典范,以引领时代潮流。加上曾燠、彭兆荪本身为骈文家,所作流丽华美,因而所选文章虽有偏好,但主次分明,较为精当,具有代表性,对后来清代骈文创作和批评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光绪十四年(1888),张鸣珂编选《国朝骈体正宗续编》便受此影响。

有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668册据此影印。此外,还有光绪十一年(1885)张氏花雨楼刻姚燮、张寿荣评点本。

为您推荐

《骈体文钞》

《骈体文钞》 : 骈文总集。清李兆洛编选。31卷。选录自战国至隋代的骈文。共分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上编18卷,包括铭刻、颂、诏书、檄移等各体,是李氏所谓“庙堂之制,奏进之篇”;中编8卷,..

《清骈体文正宗》

《清骈体文正宗》:原名《国朝骈体正宗》,文总集。清人曾燠(1760-1831)辑。十二卷,补编一卷。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进士,授户部主事,累擢两淮盐运使,题襟馆于邗上,与宾从赋诗为乐。后以贵州巡抚乞养归。燠工诗文,其诗..

《骈体文钞》

《骈体文钞》:文集。清李兆洛(1769-1841)辑。三十一卷。兆洛有《养一斋文集》已着录。书分上、中、下三编,收入骈文七百七十四篇。辑者以为唐以下始有古文之称,而别对偶之文为骈体。所选上自战国,下迄隋代。分铭刻、颂、杂..

《清骈体正宗》

《骈体文钞》

《骈体文钞》 : 骈体文总集。清代李兆洛编选。31卷。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曾任安徽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书院20年。家富藏书。工诗古文,精考据,擅长舆地之学。有..

《唐骈体文钞》

《唐骈体文钞》 : 中国清代陈均编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行。陈均(1779~1828),字受笙,号敬安,浙江海宁人。工诗,善书画篆隶,精鉴赏及金石文字。嘉庆十五年(1810)顺天乡试举人,以教习授职县令,有《松籁阁集》。在宋..

《国朝骈体正宗》

《国朝骈体正宗》 : 曾燠主编,彭兆荪参编及校勘。曾燠(1759~1831),字庶蕃,一字宾谷,江西南城(今黎川)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曾官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贵州巡抚等。嘉庆十一年(1806),《国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