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诗》类文献

    清华简《诗》类文献 :

清华简是由清华大学校友从境外拍卖所得,后于2008年7月捐赠的战国中晚期竹简,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整理、释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由中心主任李学勤任主编,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陆续出版。

第一辑中的《耆夜》和第三辑中的《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等包含《诗》类作品。《耆夜》简共14支,简长45厘米,每简字数27至31不等,背面都有次序编号,第14支简背面有篇题。《耆夜》讲述武王八年伐黎大胜之后在文王太室饮酒作歌之事,武王作《乐乐旨酒》《輶乘》,周公作《赑》《明明上帝》《蟋蟀》,其中《蟋蟀》与《诗经》同名诗篇有密切的关系。《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两篇的形制、字迹相同,简长44.7厘米,满简书写31字左右,简背都有序号。《周公之琴舞》共17支简,除第15号简残缺外,其他都保存完好。首简背面有篇题。《周公之琴舞》篇有10首儆戒性质的诗,第一首是周公儆戒“多士”的诗,另外9首皆为成王所作,其中第一首与今本《诗经》中的《敬之》相同。《芮良夫毖》共28支简,第一支简背有篇题“周公之颂志”,但有明显刮削痕迹,应该是误写,现用篇题是整理者据内容另拟。《芮良夫毖》是周厉王时大夫芮良夫针对时弊所作的两篇训诫之诗,告诫君臣应遵守的治国之道,如要敬畏天常、体恤民意、德刑兼施、莫贪利享乐等内容。

这些诗作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古诗的原始面貌,促使学者对“孔子删诗”等说法重新思考,也为探讨如伐耆、饮至之礼等历史、礼制方面的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为您推荐

清华文学社(文学)

清华文学社:由清华园“左联”小组领导的“国防文艺社”扩大成立的一个文学性团体,成立于1936年。主要领导人和成员有:赵德尊、陈国良、赵俪生、王瑶、郑天翔、冯契、韦君宜等。该会成立后曾组织成员学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清华大学校史稿》

《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着。中华书局1981年2月版。38万字。记述清华大学自1911年至1949年的历史。全书共4编,第一编清华学校,第二编初期的清华大学,第三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第四编复员后的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 前身为1911年 4月创办的清华学堂图书室,1928年清华学堂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室改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1919年和1931年分批兴建了馆舍。朱自清、潘光旦曾任馆长。新馆于1987年开始兴建..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

清华简《耆夜》

清华简《耆夜》 : 共14支,简长45厘米,其中4支断折,文字有残缺。每简正面字数27至31,背面都有次序编号。第14支简简背有篇题“旨夜”,“旨”,古书作“耆”或“黎”,即《尚书·西伯戡黎》之“黎”;“夜”,即夜晚..

清华简《诗》类文献

清华简《诗》类文献 : 清华简是由清华大学校友从境外拍卖所得,后于2008年7月捐赠的战国中晚期竹简,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整理、释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由中心主任李学勤任主编,由上海..

清华简《书》类文献

清华简《书》类文献 : 清华简是由清华大学校友从境外拍卖所得,后于2008年7月捐赠的战国中晚期竹简,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整理、释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由中心主任李学勤任主编,由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