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众化运动②

文艺大众化运动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左翼作家为了促进文学与人民大众相结合所展开的活动。革命作家在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中,要坚定地捍卫文艺为革命的政治服务的方向。而要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方向,必须使创作和群众结合起来,真正为群众服务,成为群众自己的文学。这个问题前后讨论了近十年,同时还在创作实践中作了初步尝试。“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民文学运动的起点。但最初的新文学作品的读者主要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20年代末期,创造社和太阳社的一些成员的文章,如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林伯修的《1929年急待解决的几个关于文艺的问题》中,倡导以文艺大众为对象,开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先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在左翼作家主编的《文艺大众》、《拓荒者》、《艺术》、《沙仑》等刊物上,展开了文艺大众化的第一次讨论。中心议题主要是“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参加讨论者有鲁迅、郭沫若、冯乃超、夏衍、郑伯奇、蒋光慈、阳翰笙、洪灵菲、冯雪峰、钱杏邨、田汉、沈西苓等。1931年冬,文艺大众化的第二次讨论开始。讨论围绕着如何创作大众化作品展开。左联刊物《北斗》、《文艺新闻》发起征文,《文学导报》、《文学》、《文学月报》等发表了瞿秋白、茅盾、鲁迅、周扬等人的文章,进步的文化工作者陈望道、郑振铎等也参加了讨论。1934年春夏,进行了第三次讨论。除左翼作家外,文化教育工作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如陶行知、胡愈之、陈子展、曹聚仁等也参加了讨论,使讨论的方面超出了文艺的范围,大众语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文艺大众化运动是在左翼作家学习列宁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伟大思想号召下兴起和开展起来的。促进文艺大众化,成为当时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有别于初期的新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您推荐

《湖南新时期10年优秀文艺作品选·儿童文学卷》

《湖南新时期10年优秀文艺作品选·儿童文学卷》:邬朝祝等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版。60万字。选收湖南儿童文学作家1979年至1988年间的优秀作品。上卷收小说和低幼故事;下卷收童话、寓言、诗歌、散文。选入的..

《文艺对话集》

《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着。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版。22万字。选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40余篇对话中有关文艺的部分,有《伊安篇》(论诗的灵感)、《理想国》(卷二至卷三,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理..

中国文艺辞典

中国文艺辞典 : 又名《文艺辞典续编》。中国文艺专科词典。孙俍工编。上海民智书局1931年初版,上海书店1985年1月据初版本影印出版。孙俍工(1894—1962),原名光策,湖南隆回县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早年就读于北京..

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中国民间文艺辞典》

《中国民间文艺辞典》:杨亮才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版。69.2万字。以民间文学词目为主,兼收部分民间说唱、戏曲、音乐、舞蹈、美术词目;与民间文学相关的属于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方面的词目也适当选收。共收词..

语言的艺术作品——文艺学引论

语言的艺术作品——文艺学引论 : 文艺理论著作。W.凯塞尔著。写于瑞士,从1948—1965年,已出11版。中译本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陈铨译。W.凯塞尔(Wolfgang Kayser,1906—1960),德国文艺理论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

《湖南新时期十年优秀文艺作品选·小说卷》

《湖南新时期十年优秀文艺作品选·小说卷》:周立波等着。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9月版。38.1万字。2册。选编湖南1979-1989年优秀短篇小说70篇,分上、下两卷。选编的基本原则是:在全国短篇小说评奖中获奖的作品,新时期十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