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奇才异人授

姜夔奇才异人授 :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传说姜夔早年游玩南岳衡山时,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大石上,感到奇怪,便上前与老人交谈,老人态度很温和,还送给姜夔一卷《诗说》。老人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只说自己是庆历年间生的,当时已有一百多岁。后来姜夔向当地人打听,竟没有人知道老人的来历。姜夔此后即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张羽《白石道人传》:“夔少孤贫,喜读书苦吟远游。长泛洞庭,浮湘,登衡山,循溪深入,忽老人坐大石上,夔心异之,与接,温甚,老人出袖中书一卷授夔,曰《诗说》。问其姓名,不道,但云生庆历年间,盖已百数十岁人矣,然询土人无知者。夔自是益深于诗,解知音,通阴阳律吕。”(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附录)

为您推荐

姜夔妙词得风助

姜夔妙词得风助 : 《满江红》词本用仄声韵,姜夔感到文字声调与音乐声调不相和谐,一直想将其改成平声韵而不能如愿。一次,他泛舟巢湖,听到人们为巢湖神祝寿的箫鼓声,便祝愿能得一阵风,助其完成平声韵《满江红》,作为迎..

洪咨夔上书讥评官员

洪咨夔上书讥评官员 :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洪咨夔正直敢言,中进士后,即上书给卫王,对当时从县令、知府一直到宰相的各品官员,无不加以讥评,而且每论及一级官员,结束时必用“而已”二字,讽..

姜夔上书议大乐

姜夔上书议大乐 : 姜夔精于音律,他因担心朝廷乐典久废,曾上书论雅乐,并进《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但他的议论并未被采用,其原因主要有下列四种说法:一、由于有人嫉妒。徐献忠《吴兴掌故》:“姜尧章长于..

永嘉四灵

文天祥上书请斩<img align="absmiddle" src="/imgs/A/A07085/a07085.0483.15.8.bmp"/>宋臣

文天祥上书请斩宋臣 : 宦官董宋臣善于献谄媚上,深得理宗宠幸。开庆年间(1259),他劝说理宗迁徙国都以逃避元兵的南侵,当时没有人敢议论他的是非,文天祥却毫不畏惧,上书请斩董宋臣,以坚定人们的抗元决心。由于朝廷没有..

姜夔拒官

姜夔拒官 : 姜夔一生未做官,以布衣终老,传说姜夔有三次做官的机会。第一次是秦桧当权时,姜夔隐居不出,参政张焘屡次推荐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但据《宋史·张焘传》,张焘死于乾道元年(1165),时姜夔才十岁左右,故一般认..

宋理宗钦定天祥为状元

宋理宗钦定天祥为状元 : 文天祥于宝祐四年(1256)参加进士考试,他对策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写成洋洋万言的《法天不息策论》。其初文天祥只被列为第七名,宋理宗查阅策论后,要将文天祥改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查阅后,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