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苏心潮

访苏心潮 : 报告文学。王蒙著。发表于《十月》1984年第6期。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报告文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访苏22天起伏不平的“心潮”,一种“重温旧梦”而又“告别旧梦”的复杂心绪。在写访问莫斯科、塔什干、第比利斯等城市见闻感受过程中,时时插入回忆,进行对比,既亲切动人,又启人深思。文中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进行两项比较:一是苏联与中国的比较,一是苏联与美国的比较。这种由列宁故乡的现实而引发出对于人生社会与革命前途的思考,使这篇记录个人“心潮”的报告文学显得思想深邃,时代气息鲜明。作品语言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深沉警醒,以其特有的深度和力度,表现了作者“似喜似悲,似嘲似颂”的复杂感情。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为您推荐

西部在移民

西部在移民 : 报告文学。麦天枢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88年第5期。全文分为三篇:上篇“上帝的弃儿”,中篇“艰难的选点”,下篇“另一种富饶和另一种贫困”。作品描述了中国当前西部流动与迁徙的情景,展现了一部让人..

黑色的七月

黑色的七月 : 报告文学。陈冠柏著。副题为“关于中国高考问题的思索”。发表于《文汇月刊》1986年第11期。本文以每年上千万人参与竞争角逐的七月高考为题材,描述了一幅幅令人心悸的画面:风油精熏透的模拟考场,在题海..

万家忧乐

万家忧乐 : 报告文学。霍达著。发表于《当代》1986年第6期。作者所反映的是直接关系到“万家忧乐”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问题。从“出乎意料的邀请,闻所未闻的议题”开始,到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到..

法兮归来

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

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 : 报告文学。中国深圳市委宣传部写作组集体创作,陈秉安、胡戈、梁兆松执笔。海天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作品揭示了深圳在短短10年内,由一个小渔村变成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的奥秘。1980年8月,深..

一九六七年的七十八天

一九六七年的七十八天 : 副标题为“‘二月逆流’纪实”。报告文学。所国心著。载《中国》1986年第4期。作者以大量历史资料,再现所谓“二月逆流”的始末。1967年2月后,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

中国的“小皇帝”

中国的“小皇帝” : 报告文学。涵逸著。发表于《中国作家》1986年第3期。作品以大量惊心动魄的事实,提出了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而尚未引起人们严重注意的问题。不少家庭由于患了“四二一综合征”(即“四个祖辈、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