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体诗

拗体诗 : 律诗的一种。律诗变格之一。指故意不依平仄常格时出拗调的律诗。起于唐人的创造。清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三谓:“唐人拗体律诗有二种,其一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其一单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前者由杜甫开创,且最擅长。如《题省中院壁》诗,八句皆拗,一句拗三、四字者屡见,句尾不避三平,显得硬峭劲挺。影响及于宋江西诗派,以至成为宋诗的一大特色。后者由许浑开创,往往只拗诗中一联,三、四两句出句与对句第五字的平仄互换,在拗体中最有规律可循。如其《登故洛阳城》,颔联“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第五字“市”、“宫”平仄互换。许浑晚居润州丁卯桥别墅,故此体又称“丁卯句法”。

为您推荐

吴体

吴体 : 诗学名词。律诗变格之一。指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矩,但出句与对句平仄大体对称匀整的律诗。因不谐声律,与拗律每相混淆。前人或谓“吴体与拗律不同,其诀在每对句第五字以平声救转,故虽拗而音节仍谐..

咏物诗

咏物诗 : 诗体名。指专门描写自然或人造物体的一类诗作。宋范仲淹《赋林衡鉴序》云:“指其物而咏者,谓之咏物。”所咏之物主要有鸟兽虫鱼、草木花果等动植物,日月星辰、风雨云雷等自然物,以及乐器、兵器、文具..

曲子词

曲子词 : 又名曲子、今曲子。词之初名。隋唐之际,以西域音乐为主的外来音乐与汉族民间音乐融合形成燕乐,而与之配合之歌词在唐五代及宋初则称为“曲”、“曲子”、“曲子词”。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

琴趣

诗余

诗余 : 词之别名。南宋王木叔《樵隐词序》中即称其集为《樵隐诗余》;乾道末年,何士信编有《草堂诗余》四卷。词称“诗余”,历来众说纷纭。一说词乃诗之余绪,为诗人之余兴余事;一说词出于唐代近体诗(律诗、绝句..

说话

说话 : 又称“话”。指一种以说白为主的讲唱故事的伎艺。流行于隋唐五代。隋侯白《启颜录》载杨玄感语“侯秀才,可与玄感说一个好话”。《唐会要》卷四载:“(韦)绶好谐戏,兼通人间小说。”李商隐《杂纂》云:“..

秦刻石铭文

秦刻石铭文 : 文体名。专指秦代李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刻石碑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扬威海内,曾多次出巡,并在泰山等地勒石颂功,计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之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