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体

吴体 : 诗学名词。律诗变格之一。指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矩,但出句与对句平仄大体对称匀整的律诗。因不谐声律,与拗律每相混淆。前人或谓“吴体与拗律不同,其诀在每对句第五字以平声救转,故虽拗而音节仍谐“(《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五引清纪昀语),但衡以此体诗,并不尽合。如唐陆龟蒙《早秋吴体寄袭美》首联对句“败蝉残蛩共相仍”中,“共”即为仄声字;至唐杜甫《愁》(自注:“强戏为吴体”)诗后三联第五字皆为仄声,与纪说更不相合。清黄白山谓:“吴体诗,乃当时俚俗为此体耳。诗流不屑效之。杜公篇什既众,时出变调,凡集中拗律皆属此体”(《杜诗详注》卷一八引)。据此,其与拗律似一体。吴体为杜甫所创,除杜甫与陆龟蒙集中偶见之外,其他诗人集中罕见,并其名称唐以后亦不再用。

为您推荐

咏物诗

咏物诗 : 诗体名。指专门描写自然或人造物体的一类诗作。宋范仲淹《赋林衡鉴序》云:“指其物而咏者,谓之咏物。”所咏之物主要有鸟兽虫鱼、草木花果等动植物,日月星辰、风雨云雷等自然物,以及乐器、兵器、文具..

曲子词

曲子词 : 又名曲子、今曲子。词之初名。隋唐之际,以西域音乐为主的外来音乐与汉族民间音乐融合形成燕乐,而与之配合之歌词在唐五代及宋初则称为“曲”、“曲子”、“曲子词”。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

琴趣

琴趣 : 也称“琴趣外篇”。南宋时书商对部分词集的称谓。词本为配乐之唱词,琴则为文人雅士常备之乐器。合乐之词优美动听,得琴曲之雅趣但实非琴曲,为推尊词体,故称词集为“琴趣外篇”。一说,因词不入作者诗文..

诗余

说话

说话 : 又称“话”。指一种以说白为主的讲唱故事的伎艺。流行于隋唐五代。隋侯白《启颜录》载杨玄感语“侯秀才,可与玄感说一个好话”。《唐会要》卷四载:“(韦)绶好谐戏,兼通人间小说。”李商隐《杂纂》云:“..

秦刻石铭文

秦刻石铭文 : 文体名。专指秦代李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刻石碑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扬威海内,曾多次出巡,并在泰山等地勒石颂功,计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之罘..

词韵

词韵 : ①填词所用之韵。较诗韵宽,邻韵可通押,亦可四声通协、借协方音等。源出诗韵,系据诗韵并参酌词作名篇而成。词之押韵方式较诗复杂且多变化,有一韵到底、一词多韵、一韵为主间协它韵、叠韵、同部平仄通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