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诗派

虞山诗派 : 清初形成于江南常熟(今属江苏)的诗流派,明末清初文坛领袖之一钱谦益是该派的开创者。钱谦益论诗反对明前后七子的复古趋向,倡导转益多师,无所不学而无所学。在清初开学宋诗风,并表彰李商隐,称李诗“亦风人之遐思,《小雅》之寄位也”(《注李义山诗集序》)。其后常熟诗人冯舒、冯班兄弟进一步扬谦益余绪,专倡学李商隐。冯班著《钝吟杂录》伸其旨,其所作“沉酣六代,出入义山、牧之、庭筠之间”(钱谦益《冯定远诗序》)。影响所及,其乡诗人多受熏染。杨际昌云: “常熟多诗人,大抵师法中晚。冯定远表彰《才调集》,寝食以之,尤工为艳词。” (《国朝诗话》)直至晚清,西昆派主要诗人张鸿、徐兆玮、孙景贤等亦为常熟人。而虞山诗派中诗风与钱谦益相近的则有其族孙钱曾。该派在清初与云间派、娄东派并为江南三大诗派。

为您推荐

柳洲词派

柳洲词派 : 明末清初形成于柳洲地区的词流派。柳洲,指今浙江嘉善县(魏塘)一带,外延可及今属上海市的金山、松江部分地区。邹祗谟《远志斋词衷》云:“词至柳洲诸子,几二百余家,可谓盛极。无论袁(仁、黄)、钱(梅..

娄东诗派

娄东诗派 : 清初形成于江南太仓(今属江苏)的诗流派,明末清初文坛领袖之一吴伟业是该派的开创者。娄东,指太仓,因娄江东流经太仓,故名。吴伟业论诗本与云间陈子龙相同,旨在继承明代同乡王世贞传统,入清以后,有..

梅村体

梅村体 : 一种以叙事为主的七言歌行。因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号梅村)的创作而得名。《四库全书总目》称吴伟业所作七言歌行“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

河朔派

阳羡词派

阳羡词派 : 形成于清顺治、康熙年间的词流派,江苏宜兴(古称阳羡)词人陈维崧为其主要代表,与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并驰于清初词坛。谭献有“锡鬯(朱彝尊)、其年(陈维崧)行而本朝词派始成”(《箧中词》)之论。陈..

浙西六家

浙西六家 : 指清乾隆朝浙西诗人厉鹗、严遂成、王又曾、钱载、袁枚、吴锡麒。厉、袁、吴系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王、钱为秀水(今嘉兴)人;严为乌程(今湖州)人,均属浙西地区。因吴应和、马洵选《浙西六家诗钞》行..

格调派

格调派 : 形成于清乾隆初的诗流派,以著名诗人沈德潜为主要代表,其名称因沈德潜宗尚“格调说”而来。所谓“格调”即是指诗歌的“体格声调”。早在明代,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