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 散文篇名。唐魏徵作。见《全唐文》。系作者于唐贞观十一年(637)进谏的一篇奏章。时天下安宁,生产发展,但唐太宗渐生骄奢之意。作者犯颜直谏,“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旧唐书·魏徵传》),此系第二疏,故又题《论时政第二疏》。作品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中心,展开说理,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而历史上不少当国者,“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因为“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故劝太宗为“君人者”须“十思”,也就是要以知足、安民、养德、戒骄、节乐、勤政、纳谏、律己、赏罚有度等十事自戒,这样,才能“积其德义”,“垂拱而治”。此文词旨剀切,情理交融,气势雄峻,又巧用比喻、排比、用典等法,使议论更加形象、有力而充实。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等句,已成千古名句。太宗曾下诏谓:“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后世治国者,亦有以此谏为“自戒”者。清吴楚材、吴调侯评曰:“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古文观止》)

为您推荐

师说

师说 : 散文篇名。唐韩愈作。见《韩昌黎文集》。作于贞元十八年(802),系赠青年学子李蟠之作。柳宗元尝言:“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 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见《王子安集》。作者于上元二年(675)前往交趾,省视被贬谪的父亲,九月路经洪州(今南昌市),适逢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成,大会宾僚,乃赴其会,..

进学解

进学解 : 散文篇名。唐韩愈作。见《韩昌黎文集》。作于元和八年(813),乃作者由职方员外郎贬为国子博士后作。此文拟西汉东方朔《答客难》和扬雄《解嘲》形式,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疑,先生再予解答。文章既总结..

送孟东野序

原道

原道 : 散文篇名。唐韩愈作。见《韩昌黎文集》。除本文外,作者尚作有《原性》、《原毁》、《原人》、《原鬼》诸篇,人称“五原”。自“五原”后,“原”便成为古代一种专门用来推论事理之文章。“原”为推原其..

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 散文篇名。唐韩愈作。见《韩昌黎文集》。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守睢阳死,而弃城自全的各地节度使为逃避舆论谴责,故意制造流言诬陷张、许。李翰因写《张巡传》澄清是非。但关于许远的议论仍不..

杂说(世有伯乐)

杂说(世有伯乐) : 一称《马说》。散文篇名。唐韩愈作。见《韩昌黎文集》。《杂说》共四篇,此文影响最大,为寓言性杂文。作品取材于古代伯乐相马的寓言,以千里马自况自喻,假识马之道,揭露当时人才被压抑埋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