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

诗经学 : 对《诗经》及其研究史作阐释和研究的学科。先秦时的孔子诗教和孟子的一些论《诗》观点,为封建时代的《诗经》研究奠下了理论基础。之后历代的《诗经》研究大体包含了以下内涵:《诗经》的体制与性质,产生的地域与时间,最初的编订、流传与应用,孔子删诗说,“诗序”及其作者,诗与音乐的关系,总体内容与艺术特征及其分类,具体各篇的旨意与艺术形式,史料的考订辨析,文字、音韵、训诂、名物等的考证,传授流派与研究流派研究,以及校勘、辑佚等。这些内容基本上属经学、史学与文学三大范畴。由于历史与时代因素,封建时代的《诗经》研究较多地局限于经学范围,旨在为封建统治与儒家说教服务。自汉代始的二千多年《诗经》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汉至唐的汉学时期,宋至明的宋学时期,清代的新汉学时期和“五四”以后的新时期。汉代出现了四家传《诗》者: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毛亨的毛诗为古文经学。西汉武帝时,三家诗立,毛诗不兴;东汉时,郑玄以毛诗为本,兼采三家诗,使今古文合流;此后,毛诗盛行,三家诗渐趋衰亡。但今古文经学两派的对立与论争还在继续。到唐初孔颖达完成《毛诗正义》(毛传、郑笺、孔疏),才正式确立了毛诗在《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六朝文人和唐代诗人分别从文学角度总结了一些《诗经》创作经验。宋代兴自由研究之风,对汉学的训诂、诠释,尤其毛诗大小序,提出了怀疑与批评,其集大成著作是朱熹的《诗集传》,它以理学为思想基础,重义理,略训诂,杂采毛传、郑笺,间取三家诗义,成为宋学的一大里程碑,其影响波及元明两代。清代考据学兴起,提倡复兴汉学,冲破宋明理学桎梏,斥宋学空疏,尊毛、郑、“诗序”,从而产生了新汉学;其中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新汉学的建立颇有贡献。新汉学内部也展开了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两派的斗争,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等为古文经学代表,陈著是集大成者;魏源《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是今文经学代表,王著是辑录三家诗遗说的集大成者。此外,清代还出现了不依附于汉宋学派、今古文经学派的独立思考派—姚际恒《诗经通论》、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五四”以后,经学彻底没落,鲁迅对《诗经》的一系列论述,开了新时期诗经学的风气之先。胡適对《诗经》的训诂、解题等提出过一些新见,却不免附会曲解之处。“古史辨”派学者对《诗经》作了大量辨伪、辑佚、考证工作,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成果。郭沫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扎实研究为其阐发认识《诗经》价值提供了充实的证据,其《诗经》今译,既开风气之先,又是新时期《诗经》研究的新尝试。闻一多的《诗经新义》、《风诗类钞》等,显示了厚实的学问功底和敏锐的识见,同时开创了用新训诂学与民俗学研究《诗经》的路子。朱自清《诗言志辨》功力深厚,精见迭现。陈子展在50年代与80年代先后出版《国风选译》、《雅颂选译》和《诗经直解》,是近四十多年来的重要诗经学著作。这一时期,余冠英《诗经选》、张西堂《诗经六论》、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高亨《诗经今注》,以及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向熹《诗经语言研究》等,均各显特色,具有一定价值。

为您推荐

诗经通论

诗经通论 : 《诗经》研究著作。清姚际恒著。十八卷。经文列于前,皆分章段,句末标明叶韵;注语置于后,先论篇义,后释章旨,不训文字,亦不释草木鸟兽之名,故名。成于康熙年间,其时汉学宋学之争方炽,考据之风渐起,..

郑笺

郑笺 : 全名《毛诗传笺》。《诗经》研究著作。东汉郑玄著。三十卷。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通发挥,以阐扬儒学。《毛传》只限训诂,过于简略,此书既释字义,又讲文理,且通贯章指,足以补其阙漏,..

毛传

毛传 : 《毛诗故训传》(一作诂训传)的简称。《诗经》研究著作。西汉毛亨著,东汉郑玄《诗谱》以为鲁人大毛公作。三十卷。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为毛亨作,《后汉书·儒林传》谓毛长(《隋书·经籍..

韩诗外传

诗疑

诗疑 : 《诗经》研究著作。宋王柏著。二卷。上卷《诗说》为杂论,分章段而不标目。下卷《诗辨》为《毛诗》、《风雅》、《王风》、《二雅》、《赋诗》、《豳风》、《风序》、《鲁颂》、《诗亡》、《经传》十篇..

诗集传

诗集传 : 《诗经》研究著作。宋朱熹著。二十卷。杂采《毛传》、《郑笺》和今文三家说,务求探明《诗经》本意,往往能突破《毛诗序》的解说,而以己意出之。注释较为浅易,为明清两代最重要之《诗经》传注本。如《..

毛诗正义

毛诗正义 : 《诗经》研究著作。唐孔颖达著。七十卷。主要阐释《毛传》和《郑笺》,汇集魏、晋、南北朝学者的《诗经》研究成果。然由于此书恪守“疏不破注”的原则,因而也承袭了毛、郑注解中的一些错误与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