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摄二坟坛刻石(书法)

居摄二坟坛刻石(书法):

【简介】:

又名《孔子墓前石坛刻文》、《孔林坟坛石刻二种》。一称《祝其卿坟坛刻石》,一称《上谷府卿坟坛刻石》。新莽居摄二年(7)二月刻。相传原在孔子墓前,淸雍正十年(1732)移置孔庙。现仍在山东曲阜孔庙。两石均篆书,字体酷似。《祝其卿坟坛刻石》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横广七寸八分,高六寸。”四行,十二字。《上谷府卿坟坛刻石》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横广五寸五分,高六寸五分。”有翻刻本。人民美术出版社《秦汉石刻的篆书》收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集评】:

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篆法古婉曲折,笔画多寡随势爲之,不拘于纵横方格也。相其手笔,在汉篆中超出《嵩山少室》、《开母》二石阙之上。周鼓秦刻而后,此爲后劲。”康有爲《广艺舟双辑》:“碑体皆方扁,笔益茂密。”徐树钧《宝鸭斋题跋》:“篆画古劲”。

【赏析】:

隷书自汉初发展起来后,逐渐取代了篆书的地位,这种趋势在文、景帝时就很突出,到了武帝以后,特别是西汉末,则更明显地看出篆书衰落的迹象。其标誌,不仅是篆书作品的数量大大减少(社会上已很少使用篆书),更主要的是其面貌与精神的改变。这种篆书解散了秦篆原有的书写模式,掺进了一些隷书的用笔方法和表现形式,使作品较秦篆活泼过之,而严谨、贯通则不足。居摄坟坛二刻,正是这个阶段中的此类作品。从用笔方法上看,它确也丰富了许多,例如中、偏锋,藏、露笔,甚至于顿、挫法,也偶尔用之。这在篆书书法创新的尝试中,似也无可非议,但从篆书的本质要求上,此二刻则失去了圆而厚、劲而健、密而通的艺术精神。淸方朔在评它们时说:“篆法古婉曲折……周鼓秦刻而后,此爲后劲。”此论似有欠妥之处。秦汉作品,传世较少,故多宝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加分析的一味的推崇,则是不可取的。古代作品有优也有劣,也要一分爲二去看。

为您推荐

居延误死马驹册(书法)

居延误死马驹册(书法):【简介】: 该册成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章草。223一22.7×1.2—1.3cm。木质。一九七四年在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法》杂誌、《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

玉门花海汉简(书法)

玉门花海汉简(书法):【简介】: 书于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至元帝初元前(公元前48)。有古隷、隷章等各种书体,及木简、柹片(削衣)和木觚等各种形制。一九七七年八月,在玉门市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共九十三枚,另有无字素简..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简介】: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隷书。湖南省博物馆藏。《书法丛刊》十一辑收入。 【赏析】: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以倔强拗翘的线条形式爲骨体,以坚韧纵逸的笔势爲风..

居延侯粟君所责寇恩事册(书法)

定县汉简(书法)

定县汉简(书法):【简介】: 书于昭宣时。年月不详。篆书。出土于河北定县八角廓汉墓,木简全部炭化,经技术处理,拍下照片较爲淸晰。刊于《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 【赏析】: 隷书演进到武帝朝是一个关键。《汉书·贡..

张家山汉简阖庐(二)(书法)

张家山汉简阖庐(二)(书法):【简介】: 湖北张家山出土。爲兵家着作。隷书。30—33×约0.6cm。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藏。刊于《书法》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赏析】: 同是《阖庐》篇,书法风格却不相同,这种现象用工整和潦草解..

武威王杖诏令十简(书法)

武威王杖诏令十简(书法):【简介】: 书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汉隷。简长23.2—23.3cm,宽1cm。木质。共十枚,每简容六至三十七字。一九五九年秋,在武威磨嘴子十八号汉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武威汉简》(文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