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王杖诏令十简(书法)

武威王杖诏令十简(书法):

【简介】:

书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汉隷。简长23.2—23.3cm,宽1cm。木质。共十枚,每简容六至三十七字。一九五九年秋,在武威磨嘴子十八号汉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出版)、《汉简书法选》(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均予介绍。

【赏析】:

这十简主要是记载养老受王杖之制书,及辱老处刑和幼伯受王杖事。给我们保存了王杖诏令文书的格式。其书写风格,略同于武威王杖诏书令二十六简,而其敛纵自如甚或过之。它的用笔,方折浑厚,方口作两笔书,顺着锋势,呈下宽上窄、或下左上右倾斜的姿态。它的横画也率多左低右高,微露侧势。所有这些,都显示了它渐出楷意。至于其第八简末“下”字一垂的处理,更是“石破天惊”之举,令人目眩心骇,然而仔细琢磨它的效果—突出于一行大空处,调剂于整册过半时,其形其质若欲滴的露珠,若沉实的悬胆,显係铺毫直下一笔而成,没有丝毫造作之迹,这也足见书者的精能独到了。

此十简书法风貌端庄、浑厚、宽博、劲健。虽官书气息浓厚,然意趣十足。字形千姿百态,随字而变。扁者,左右波发,纵笔势而宕往。方者,端庄宽博,敛趣机于形内。纵者,结密险远。奇者,天趣无穷。取势,多以隷法爲主,掺以楷法。笔划,撇、捺、折楷意突出,然横则施以隷的波挑。由此,可窥见汉字演变过程中形与笔法的嬗变。用笔刚劲浑厚,骨肉兼蓄,或中锋取势得其凝重,或侧锋取态显以爽健。布局紧密,浑如一体,增加了整体上雄强之感。更在严整之中不失自然古朴的风致。

为您推荐

居延误死马驹册(书法)

居延误死马驹册(书法):【简介】: 该册成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章草。223一22.7×1.2—1.3cm。木质。一九七四年在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法》杂誌、《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

玉门花海汉简(书法)

玉门花海汉简(书法):【简介】: 书于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至元帝初元前(公元前48)。有古隷、隷章等各种书体,及木简、柹片(削衣)和木觚等各种形制。一九七七年八月,在玉门市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共九十三枚,另有无字素简..

张家山汉简阖庐(二)(书法)

张家山汉简阖庐(二)(书法):【简介】: 湖北张家山出土。爲兵家着作。隷书。30—33×约0.6cm。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藏。刊于《书法》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赏析】: 同是《阖庐》篇,书法风格却不相同,这种现象用工整和潦草解..

武威张伯升柩铭(书法)

张家山汉简阖庐(一)(书法)

张家山汉简阖庐(一)(书法):【简介】: 湖北张家山出土。爲兵家着作。隷书。30—33×约06cm。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藏。刊于《书法》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赏析】: 汉初,楚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书法中有很大的市场,张家山汉简《阖..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书法)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书法):【简介】: 一九七二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两座西汉武帝初年的墓葬(约距今2100年左右)中发现。一号墓出土竹简计四千九百四十二枚(3000号以后多爲仅存2—4字的断简)。其中《孙膑兵法》四百四十..

居延纪年简(书法)

居延纪年简(书法):【简介】: 居延出土的纪年简,多达一千余枚。上自金关遗址出土武帝天汉二年简(公元前99),下至甲渠候官和金关遗址均有出土的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简(32)。从昭帝至王莽时期的年号简,基本上是运续的。王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