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王杖诏令册(书法)

武威王杖诏令册(书法):

【简介】:

约成于西汉成帝时期(公元前32—7)。隷书。木质。现存二十六枚(缺第15简)。简长23.2—23.7×0.9—1.1cm。每简容四至三十五字不等。一九八一年在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现藏武威市博物馆。《汉简研究文集》、《汉简书法选》(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均有刊载。

【赏析】:

该册提供了汉代王杖诏书的格式,也显示了诏书书体的某些特点。它凡遇“皇帝”、“制曰”、“制诏”字样,均抬头另行顶格书写,高出别简两字,以示尊崇。这组简中的字形,普遍整饬方正,结体宽博,显示着一种官方文书的矜持风度。

爲了避免方正中的板滞,它常常在密集的直行中施以展开式的垂露一笔,以畅其气。这一手段和文字内容结合得非常和谐,或在显示敬意处,如“陛下”、“兰台令”、“尙书令”、“诏书令”的末笔;或在文字停顿处,如“×年×月××下”、“昧死再拜以闻”的未笔。其中“闻”的末笔延伸,蓄势微弯而下,飞掣同抛物之线,劲挺如待开之弓,与本简以上七字形成鲜明的擒纵对比,淋漓痛快,十分壮观。作者写完这一段后欣欣然的神态,如在目前。

另外,这组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随字赋形,遇有一些上下结构或多横少竪的字,则从容延展不使委屈,这也是它显得雍容大度、行气贯通的主要原因。

至于它在用笔上的方圆并施,在拐弯处的转折互用,在某些字的整体上(如“郡国易然”四字)透露出它和唐楷、特别是和颜眞卿书派的渊源关係。所谓“唐人重法”,其实就是唐代书家重视对前人书写实践的规律性认识而已。

为您推荐

居延误死马驹册(书法)

居延误死马驹册(书法):【简介】: 该册成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章草。223一22.7×1.2—1.3cm。木质。一九七四年在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法》杂誌、《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

玉门花海汉简(书法)

玉门花海汉简(书法):【简介】: 书于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至元帝初元前(公元前48)。有古隷、隷章等各种书体,及木简、柹片(削衣)和木觚等各种形制。一九七七年八月,在玉门市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共九十三枚,另有无字素简..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简介】: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隷书。湖南省博物馆藏。《书法丛刊》十一辑收入。 【赏析】: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以倔强拗翘的线条形式爲骨体,以坚韧纵逸的笔势爲风..

居延侯粟君所责寇恩事册(书法)

定县汉简(书法)

定县汉简(书法):【简介】: 书于昭宣时。年月不详。篆书。出土于河北定县八角廓汉墓,木简全部炭化,经技术处理,拍下照片较爲淸晰。刊于《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 【赏析】: 隷书演进到武帝朝是一个关键。《汉书·贡..

张家山汉简阖庐(二)(书法)

张家山汉简阖庐(二)(书法):【简介】: 湖北张家山出土。爲兵家着作。隷书。30—33×约0.6cm。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藏。刊于《书法》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赏析】: 同是《阖庐》篇,书法风格却不相同,这种现象用工整和潦草解..

武威王杖诏令十简(书法)

武威王杖诏令十简(书法):【简介】: 书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汉隷。简长23.2—23.3cm,宽1cm。木质。共十枚,每简容六至三十七字。一九五九年秋,在武威磨嘴子十八号汉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武威汉简》(文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