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簋铭(书法)

班簋铭(书法):

【简介】:

西周穆王时器铭。搨本。大篆。铭文二十行,一百九十八字。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一)收入。

【赏析】:

此器泐损过甚,已非原貌,而透过锈蚀剥落,依然可以窥见它那昔日的风采。此器铭文风格属于秀美隽逸的一类,全篇章法严谨有序。从西周早期铭文,进入到中期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规範化的工作,这篇铭文从字形、结构、章法中使我们看到了这时期书法的变化。在字形上,一改早周字形的散漫无束,而把字形拉长,整体感强烈,在结构上逐渐走向对称,并且採取上紧下松,追求字体的秀媚;在章法上横齐竪直,井然有序。爲了适应字形变长的需要,每个字中都有意地侧重安排了一些长笔竪画,同时将一些向左右倾斜的线条也有意地向下方延长,以这些线条爲主体来组织搭配其它笔画,这样字就亭亭玉立起来。如果比较殷商和早周的铭文,那么犹如丛生的灌木和挺立的乔木一样展现着各自的风姿。不仅如此,爲了使变长的字形更加秀美,在结构的安排上还有意地加长下部的线条,增加下部的空隙,使得整体结构具有上密下疏的对比和空灵。这大槪也是从大自然给予的灵感中,找到的美感吧!它确实使人觉得整洁、淸爽、秀丽。这种有意识的规範化是一种积极的创作手法,但是新铸成的铭文搨片我们如果能够看到的话,一定也会使我们有一种失落感,没有了那些活泼浪漫、无拘无束的风度,而显得过于拘谨。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这一点已经成了一种规律。在一种书体的最初阶段,它虽然幼稚,但它是朝气蓬勃的、积极发展的,虽然它有许多的不完善,许多的随意性,但它是眞正具有天眞烂漫的生命力的。这时候的许多艺术家不满足于它的自然生长,于是苦心经营,几辈人、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努力,终于使这种字体成熟起来,加上写起字来一丝不苟,达到了高峰,成了典範。然而,达到了这个境地的书法却恰恰失去了最初的那种天眞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而逐渐走向了僵化和呆板。班簋铭文,由于大自然的恶作剧,给它增添了点点斑剥,无意之中给铭文赋予了一层神秘的披纱,这大槪也是当初的作者所始料不到的吧!

为您推荐

史颂簋铭(书法)

史颂簋铭(书法):【简介】: 西周共和时器铭。史颂簋共四器同文,此其一也。搨本。大篆。六行,行十至十二字不等。共六十三字。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文选》(一)收入。【赏析】: 西周晚..

鄦大夕鲁生鼎铭(书法)

鄦大夕鲁生鼎铭(书法):【简介】: 春秋时期许国所作。搨本。大篆。铭文四行,行四至五字不等,共十七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二)收入。 【赏析】: 这件铭文很有性格,简直是春秋正体大篆中的写意作品。它的性格有..

伯亚臣铭(书法)

伯亚臣铭(书法):【简介】: 春秋早期黄国所作。搨本。大篆。铭文二行。一行二十七字;一行七字。共三十四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二)收入。 【赏析】: 黄国嬴姓,居河南潢川西,鲁僖公十二年(前648)爲楚所灭。黄国..

吴王光鉴铭(书法)

令簋铭(书法)

令簋铭(书法):【简介】: 西周昭王时器铭。传一九二九年于河南洛阳邙山马坡出土。共二器。后归法国人。搨本。大篆。十二行,行九至十一字,共一百一十字。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收入。 【赏析】: 《令簋》的章法..

曶鼎铭(书法)

曶鼎铭(书法):【简介】: 西周恭王时器铭(一说懿王时期)。此鼎久已遗失,仅有铭文搨本。大篆。二十四行,约四百零三字。故宫博物院藏有搨本。《三代吉金文存》收入。 【赏析】: 《曶鼎》铭文是西周中叶铜器铭文中十分精美的..

吴方彝铭(书法)

吴方彝铭(书法):【简介】: 西周懿王时器铭。搨本。大篆。十行,行十字,其中五、七行十一字,共一百零二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一)收入。 【赏析】: 《吴方彝》盖铭书法是一件标誌着大篆字体基本成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