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甲盘铭(书法)

兮甲盘铭(书法):

【简介】:

西周宣王时器铭。宋代出土。搨本。大篆。铭文十三行,共一百三十三字。《三代吉金文存》、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等均收入。

【赏析】: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重器,它的书法也同样地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値。我们先从笔法的欣赏入手。《兮甲盘》铭文的笔法堪称厚重圆劲之最,书者以惊人的笔力,驱使毫端作全力贯注、倾墨而下;依次把玩,则可以从沉重的笔墨中感受到书者的发人意气,无尽无休。自始至终,书者一直在以圆笔表现雄强,有力地控制着形势,这是极难达到的境界。再看它的体势。爲了和笔法配合,对结构和线条都做了适当的简省,以求通篇疏密的协调。而其形势旣不在于直折所具有的强悍意味,自然要以表现涵容爲宗旨,“威而不怒”即是它的特点。它的布局不疏不密,看来并无特色;可是一旦把它与字形合观、亦即从通篇的形式感出发,就会发现作品有着“挟泰山以超北海”的神力,有着“夸父追日”的勇武和坚韧,绝不是臆逞匹夫之勇可以比拟的。宣王中兴,功绩与文、武同辉,国势强而民心振,意气抗浪、英姿勃发,在方方面面都要有所表现。《兮甲盘》书法即有着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

为您推荐

小臣谜簋铭(书法)

小臣谜簋铭(书法):【简介】: 成王时器铭。搨本。大篆。八行,六十四字。《三代吉金文存》收入。 【赏析】: 《小臣谜簋》铭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通篇布局流畅自然,疏密得体,雍容华贵。如果我们将每个铭文单独欣赏,虽然也能体..

道凭法师造像记(书法)

道凭法师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四年(546)四月刻。隷书。大字三行,行六字。在河南安阳六十里宝山。宝山全搨三十七种,东魏刻字只此一种。上方爲“大留圣窟”四字,下方分书年月日道凭法师造。《中国书法大辞典》..

王偃墓誌(书法)

王偃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渤海太守王府君墓誌铭》。东魏武定元年(543)十月刻。正书。二十二行,行二十三字。25×25cm。盖篆书阳文“魏故渤海□王君墓铭”三行九字。淸光緖元年(1875)山东陵县出土,移至三泉书院..

叔孙固墓誌(书法)

惠超造像记(书法)

惠超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比丘尼惠超造像》。东魏武定四年(546)二月刻。像高不盈尺。正书。六行,行八字。右侧题名一行十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此记亦属逸笔草草、无意于佳之作。第一行尙能端..

乐天佑廿人等造塔记残石(书法)

乐天佑廿人等造塔记残石(书法):【简介】: 全称《兖州泰山郡牟县上桷村维那主乐天佑廿人等造塔记残石》。东魏武定四年(546)刻。正书。十三行,行一至十四字不等。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造像..

李次明爲亡儿造像记(书法)

李次明爲亡儿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李次明爲亡儿李那延造观世音白玉像》。东魏武定元年(543)七月刻。正书。九行,行一至六字不等。有宋元丰元年(1078)二月二十三日来高才、马良等题记。旧在河北枣强县。曾归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