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伯戟造像记(书法)

蒋伯戟造像记(书法):

【简介】:

北魏孝昌三年(527)九月刻。正书。三十二行,行十八字。旧在河南延津东北四十里蒋村区淸寺中,民国八年被窈,不知所在。《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从《蒋伯造像记》整体来看,重点在上力,下方则显得无足轻重。上下相比,上部的笔画粗而壮,粗细相差不多,匀速而行,而下方粗细较爲明显。这种变化究竟受了哪方面的影响?按常规,纵式书写不可能如此,但也有的作者将文字内容先标入缣素之中,然后以横行方式书写,是否这种原因所致也未可知。因爲当时不太可能有这种习惯,那么,上下两部分可作比较欣赏。上部分五行多用直笔,转折之处多呈直角,由于笔画粗壮,每个结构框架都显得弥满甚至拥挤不堪。从字的造型来看,方正平稳,但缺乏动感。相比之下的最后三行就起了较大的变化,笔画显得淸秀柔和,委婉波折,如“故”、“人”、“之”、“见”,都一如南派,有淸新润泽的气息。令人遗憾的是造型象在重压之下,不仅扁,而且变形,站立不稳,顚僕欲倒,如“经”字,摇摇欲坠。张怀瓘指出:“其有方润齐平,支体肥遁,布置偪侧,有所不容,稜角且形,况复无像,神貌昏腯,气候蔑然”,这类作品容易坠入此樊笼之中。作者已会组字用笔,但离熟练又相距很远。

为您推荐

丘哲墓誌(书法)

丘哲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使持节征虏将军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丘公之墓誌》。北魏武泰元年(528)十一月刻。正书。十九行,行十九字。44.5×44.5cm。一九二七年河南洛阳马沟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

法义九十人造砖塔记(书法)

法义九十人造砖塔记(书法):【简介】: 北魏孝昌三年(527)九月刻。正书。记三行。首行二十字;次行二十二字;末行二字。后题名五列。山东靑州府博兴县出土,曾归黄县丁干圃。《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义九十人..

元鑒妃吐谷浑墓誌(书法)

元鑒妃吐谷浑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武昌王妃吐谷浑氏墓誌铭》。北魏建义元年(528)八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十七至二十字不等。49×47.7cm。一九二一年河南洛阳前海资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穆祥等二十八人造像记(书法)

李文迁等造像记(书法)

李文迁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永安二年(529)十一月刻。正书。题字及题名八处,行字不一。《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李文迁等造像记》留下的文字已经很少了。一个梯形图案又将造像记文字隔爲两截。上..

梁海造像记(书法)

梁海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普泰元年(531)八月刻。正书。十四行,除首行与末二行各十二字外,余皆行九字。像上横书“弥勒像”三字。像旁题名二行,字略小。《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当我们把这些风化斑驳的..

临邛县邑仪六十人造如来像记(书法)

临邛县邑仪六十人造如来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孝昌三年(527)八月刻。正书。记八行,行三十七字。题名作九列。在山东临淄。《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集评】: 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