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勇造弥勒像记(书法)

道勇造弥勒像记(书法):

【简介】:

全称《靑州齐郡临莒县扬□寺比□□□道勇造弥勒四面像》。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六月刻。正书。十三行,行约八字。漫漶甚。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历史的尘埃终于将昔日锋利的刀痕严严实实地蒙住了,这块原来字数集中的碑版,现在已模糊得辨认不出几个字来了。尙可读出的几个字就是整方作品的代表。如果这几字具有普遍性,那么我们的欣赏就会贴切一些;如果恰恰是败笔,以偏槪全又难以避免。

从残存的“造弥勒”、“四面”、“安生”、“女”来看,此碑的用笔以方爲主,但收多于放,字裏行间凝重深厚。在造型上则取扁型,凝练紧凑,短小精悍。但在“造”的“辶”中可以发现作者能刻划出非常委婉细腻并流动的弧型线条,用笔优于结体,结体阻碍了笔画的延伸和展开。如果把北魏书家阵容排个座次,前者已具隋、初唐书风,而后者仍不思用笔,那么该作者介于二者之间,他正在向前迈进。

由墨迹到勒石,中间就隔了一层,墨韵及线条弹性都发生变异,而勒石后又加风化,更异乎原作。以至米芾提出“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欣赏也是如此,咀碍了人们洞察的深度,面对此碑,就有一种隔靴搔痒的遗憾。

为您推荐

李文迁等造像记(书法)

李文迁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永安二年(529)十一月刻。正书。题字及题名八处,行字不一。《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李文迁等造像记》留下的文字已经很少了。一个梯形图案又将造像记文字隔爲两截。上..

梁海造像记(书法)

梁海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普泰元年(531)八月刻。正书。十四行,除首行与末二行各十二字外,余皆行九字。像上横书“弥勒像”三字。像旁题名二行,字略小。《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当我们把这些风化斑驳的..

临邛县邑仪六十人造如来像记(书法)

临邛县邑仪六十人造如来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孝昌三年(527)八月刻。正书。记八行,行三十七字。题名作九列。在山东临淄。《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集评】: 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

王僧欢造像记(书法)

元天穆墓誌(书法)

元天穆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使持节侍中太宰丞相柱国大将军假黄钺都督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武昭王墓誌》。北魏普泰元年(531)八月十日刻。正书。三十五行,行三十六字。82.2×82.2cm。盖阳文篆书四行十六字“黄钺..

元湛妻薛慧命墓誌(书法)

元湛妻薛慧命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前将军延尉卿公元妻薛夫人墓誌铭》。北魏武泰元年(528)二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二十二字。39.5×39.5cm。盖阳文篆书“魏故元氏薛夫人墓铭”,三行,行三字。末有署名“门师释僧泽..

苏胡仁等造像记(书法)

苏胡仁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正光八年,即孝昌三年(527)五月刻。正书。四行,首次二行各十四字;三行十二字;四行十八字。题名两列,列九行。《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苏胡仁等造像记》饶有趣味,作者对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