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寺碑(书法)

马鸣寺碑(书法):

【简介】:

全称《马鸣寺根法师碑》。北魏正光四年(523)二月立。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通高四尺九寸,广二尺七寸。”正书。二十二行,行三十字。额阳文正书“魏故根法师之墓碑”八字。额上别有阴文正书“马鸣寺”一行三字。碑在山东乐安大王桥。咸丰、同治年间断裂爲三。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辑入。

【集评】:

淸杨守敬《激素飞靑阁平碑记》:“魏碑多隷体,而亦多寒瘦气。求其神韵之佳者极少,此独跌宕风流,尙在《萧憺碑》之上”。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文字补正》:“书法端厉。……是北碑之杰出者”。梁啓超《碑帖跋》:“极峭紧而极排奡,两者相反而能兼之,得未曾有也。小欧学之,有其峭紧而无其排奡。”又题:“支道林爱蓄马,或问之,曰‘吾赏其神俊,,吾生平酷嗜根法寺碑,亦如此”。康有爲《广艺舟双楫》:“峻宕则有若《张黑女》、《马鸣寺》。”又:“《张黑女碑》雄强无匹,然颇带质拙。出于汉《子游残碑》;《马鸣寺》略近之,亦是衞派。”又:“《张玄》爲质峻偏宕之宗,《马鸣寺》辅之。”又:“《马鸣寺》若野竹过雨,轻燕侧风。”

【赏析】:

从此碑的书法来看,它的点画丰厚遒劲,转角方折,波发饱满锐利,而其中的侧、掠及弯鈎则带有弧形,方圆对比,有刚柔相济之妙。其结体则紧凑茂密,特别是中宫部分,眞是所谓“间不容针”,但二侧的波掠及长横则又舒展容与,加以字间疏朗宽畅,使每个字都显得很突出。它的横画都是左低右高,按说这样写字形就容易倒向一侧,但在这裏总的感觉还是平衡稳定,并无欹侧之感。其中的奥妙就是,横笔虽然倾向左侧,而厚重之笔却大多是在右侧,这样重心就被拉了回来,得到了似欹反正的动态平衡。总的来说它的字形旣峻峭而又富于变化,显得精悍结实,神采奕奕。

康有爲认爲:“《马鸣寺碑》侧笔取姿,已开苏(轼)派。”并具体指出:“在、汶、北等字,与坡老无异。”确实,此碑与苏字很有几分相似,但这是暗合,而东坡先生未必看到过这块碑。

为您推荐

张庐墓誌(书法)

张庐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张府君墓誌铭》。亦称《张庐曁妻刘法珠墓誌》。北魏正光三年(522)三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一十字。505×52cm。一九三五年河南洛阳伯乐凹村出土。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马苗仁造像记(书法)

马苗仁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正光二年(521)四月刻。三面刻像,一面刻文。正书。约一百一十余字。一九三一年前发现后运至上海,仅搨十数份,石即售诸海外。《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魏造像记有如一块自然..

元珽妻穆玉容墓誌(书法)

元珽妻穆玉容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轻车将军太尉中兵参军元珽妻穆夫人墓誌铭》。北魏神龟二年(519)十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48×48cm。盖正书“魏羽林监轻车将军太尉府中兵参军元珽字珍平妻穆夫人墓誌铭..

王遗女墓誌(书法)

元秀墓誌(书法)

元秀墓誌(书法):【简介】: 北魏正光四年(523)二月刻。正书。二十四行,行二十五字。66.5×66.5cm。一九二六年河南洛阳伯乐凹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赏析】: 北..

李覆宗造像记(书法)

李覆宗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正光五年(524)三月刻。正书。三行,行十五字。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在书法审美实践中,许多人都不自觉地追求与主体心性相反的艺术风格,虽然这是一种极其正..

元新成妃李氏墓誌(书法)

元新成妃李氏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使节大将军阳平幽王之妃李氏墓誌铭》。北魏熙平二年(517)十一月刻。正书。三十行,行二十五字。73×78cm。一九二〇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曾归武进陶湘。赵万里辑入《汉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