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书法)

张猛龙碑(书法):

【简介】:

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淸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正书。淸王昶《金石萃编》载:“碑高八尺四寸,广三尺七寸”。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阴十二列,第一列七行在阴额,第二列二十行,第三列十一行,第四列二十一行,第五列十四行,第六、七列各二十一行,第八列十行,第九列二行,第十列三行,第十一列四行,第十二列二十二行。额正书阴文十二字。碑在山东曲阜孔庙。旧搨本第十行“冬温夏凉”等字未泐。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商务印书馆王瓘藏本爲最。亦有重刻本,拙劣易辨。

【集评】:

淸杨守敬《学书迩言》:“整炼方折,碑阴则流宕奇特。”又《平碑记》:“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精能则有若《张猛龙》、《贾思伯》、《杨翚》。”又:“导源衞氏,而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又:“《张猛龙》爲正体变态之宗。”又:“《张猛龙》如周公製礼,事事皆美善。”列爲“精品上”。

【赏析】:

此碑是北魏碑刻中的名品,用笔沉着痛快,如断金切玉,结字险峻而富有变化。它随字赋形,不拘囿于方正,并往往将密处缩得很紧,而将某些点画伸得很长,这一缩一伸,使密处更觉其密,而所伸之笔,则觉一往无前,意气纵横,有出人意外的效果。

碑额题“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淸颂之碑”十二个大字,分作三行,其字纯用方笔,稜角森然,结体险峻异常。例如,其中的“郡”字,中部收得极紧,这样就蓄起了一股势,使字中“君”部长撇,右“阝”长直,有一泻千里的感觉。又如“府君”二字,“府”字左边原来应该是个长撇,这裏却作一有鈎短竪,字形也较小,原来这是爲“君”字蓄势,否则的话,上下两字都有长撇,就有雷同之感,现在收小“府”字,爲“君”字舒展的笔画造了条件,形成了对比。使“君”字险劲之势,更爲突出。从这裏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结字,不单单着眼于一个个单字,而是考虑到上下左右的关係,这表现在书写者并不追求单字的平衡。如果把碑文的每一个字分别来看,往往不是侧向左,便是倒向右,很少有四平八稳的,然而从总体来看,却又平衡和谐,生动活泼。这是因爲他能从总体着眼,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映带衬托,在动态中取得平衡的缘故。

为您推荐

马苗仁造像记(书法)

马苗仁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正光二年(521)四月刻。三面刻像,一面刻文。正书。约一百一十余字。一九三一年前发现后运至上海,仅搨十数份,石即售诸海外。《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魏造像记有如一块自然..

元珽妻穆玉容墓誌(书法)

元珽妻穆玉容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轻车将军太尉中兵参军元珽妻穆夫人墓誌铭》。北魏神龟二年(519)十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48×48cm。盖正书“魏羽林监轻车将军太尉府中兵参军元珽字珍平妻穆夫人墓誌铭..

王遗女墓誌(书法)

王遗女墓誌(书法):【简介】: 亦称《傅姆王遗女墓誌》。北魏正光二年(521)八月刻。正书。382×35cm。十五行,行十六字。一九一九年于河南洛阳城北杨凹村出土。曾归于右任、徐森玉。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

李覆宗造像记(书法)

元新成妃李氏墓誌(书法)

元新成妃李氏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使节大将军阳平幽王之妃李氏墓誌铭》。北魏熙平二年(517)十一月刻。正书。三十行,行二十五字。73×78cm。一九二〇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曾归武进陶湘。赵万里辑入《汉魏南..

元引墓誌(书法)

元引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龙骧将军元公墓誌铭》。北魏正光四年(523)二月刻。正书。十六行,行十五字。41.9×43.5cm。一九二五年河南洛阳姚凹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顾燮光《古誌新目初编..

王僧男墓誌(书法)

王僧男墓誌(书法):【简介】: 亦称《女尙书王僧男墓誌》。北魏正光二年(521)九月刻。正书。十五行,行十六字。395×395cm。盖题正书“魏品一墓誌铭”六字。一九一七年于河南洛阳城南石山村出土。曾归陶湘。赵万里辑入《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