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邕墓誌(书法)

崔敬邕墓誌(书法):

【简介】:

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靑男崔公之墓誌铭》。北魏熙平二年(517)十一月刻。正书。二十五行,行二十九字。淸康熙十八年(1679)河北安平出土。康熙三十年冬知县陈宗石砌入鄕贤祠壁,未几即佚。搨本极少,传世所见仅五本:端方藏浓淡拼合本;刘铁云藏扬州成氏本;刘连之藏本;费念之藏本;南京博物院藏本。有翻刻数种,皆不精。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上海有正书局、日本博文堂、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淸何义门跋:“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唐人终莫能及,未可槪以北体少之也。六朝长处在落落自得,不爲法度拘局。欧、虞旣出,始有一定之绳尺,而古韵微矣。宋人欲矫之,然所师承者皆不越唐代,姿睢自便,亦岂复能近古乎。”

【赏析】:

崔敬邕墓誌是北魏后期墓誌中的杰出之作。自淸康熙年间出土以来,即爲鑒赏家所首肯,认爲它直接锺元常。

其章法横竪成行,有界格,字迹匀称,体势方正,整体效果庄重肃穆。结字中宫宽松而不失严谨,观之令人心胸豁然。合体字点划大多相互穿揷,如“槐”字的鬼旁上部分的“田”取左低右高、两竪上宽下窄之势,其左竪倾斜尤甚,造成向下俯瞰,好像“鬼”旁在顾盼“木”旁的脚下,并将“鬼”旁的一撇伸向“木”旁,爲“鬼”旁一撇留下一空白处,使整个字气脉贯通,顾盼多姿。其用笔方圆兼备,笔法灵动多变;有的长横起笔顺势切下,以方笔露锋取势,而后顿笔转锋,笔缓行缓提,至中间部位以后逐渐加力再暗转笔锋,以俯势迴锋收笔。一笔之中有俯仰提按,轻重分明,动感极强。一个字中的笔画,是轻是重,孰粗孰细,因势利导恰到好处。一般笔画密处,尤其中宫部位提笔力行。笔画细劲、淸朗,大笔、主笔则多用重、涩、篆、隷之法运之,因此,观此墓誌如临尊彝。纵观通篇文字笔笔不苟,用笔潇洒蕴藉、结字圆浑温厚,精妙多姿。书写者的深湛功力与高超的艺术修养令人叹服。

为您推荐

封昕墓誌(书法)

封昕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奉朝请封君墓誌》。北魏永平五年(512)四月刻。正书。十二行,行十二字。32.5×31.8cm。一九三〇年河南洛阳城东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

李飏造像记(书法)

李飏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延昌三年(514)八月刻。正书。五行,行六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当我们在北魏的衆多碑刻中遨游,都会爲碑刻中那逼人的气势所震撼。截铁斩钉、峻朴骠悍往往在许多人心目中..

悟安造像记(书法)

悟安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延昌三年(514)刻。正书。四行,行八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悟安造像记》与同爲北碑延昌三年的《李飏造像记》逈然不同,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它那极富形式美的直线与稜角..

武难生造像记(书法)

高宗嫔耿氏墓誌(书法)

高宗嫔耿氏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魏高宗文成皇帝嫔耿氏墓誌铭》。北魏延昌三年(514)七月刻。正书。十八行,行二十字。43.5×38.3cm。一九一四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安驾沟南出土。曾归陶湘、罗振玉。有翻刻本。罗振玉..

司马悦墓誌(书法)

司马悦墓誌(书法):【简介】: 《司马悦墓誌》于一九七九年在河南省孟县出土,北魏永平四年(511)刻。正书。二十三行,行三十三字,108×78cm。石藏孟县文化馆。《文物》一九八一年十二期发表,《书法丛刊》第四辑、日本《中国书..

元飏妻王氏墓誌(书法)

元飏妻王氏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将军左中郞将元飏妻王夫人墓誌》。北魏延昌二年(513)十一月刻。正书。十五行,行十七字。46.5×40.7cm。淸宣统二年(1910)河南洛阳张羊村西北出土。民国间,毗陵董氏售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