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史平吴共合曹人造像记(书法)

王史平吴共合曹人造像记(书法):

【简介】:

北魏正始二年(505)四月刻。正书。二行,首行四十五字,二行十三字。89.2×79.9cm。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高二尺六寸八分,广二寸四分。”

【赏析】:

不少书坛耆宿对于“现代书法”的作者们仅在笔画的拉长或缩短上便自封“现代”而深表愤怒。他们以爲创新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天机偶得,一代代书家中能有几多创新者?但是,我们不应该以此来指摘那些在书法笔画变化上做文章的实验者。

在北魏的这件碑刻上,我们分明能见出这样的字象,笔画没有理由地变化排列着。似乎是一种爲变化而变化构成的偏斜体格。而这种主观的人爲改造,目的何爲呢?

在这幅不甚高明的变化书作中,我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不欲相似于人的心志。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有所欲求而又不自觉的书写意识,就使得手下之字形与别人有了一定的间距:这旣不是一种天眞质朴,又非匠心独运的营构。我们把它同“创新”联繫可能牵强,但谁又能证明这是天机赐予作者的一种书写性格呢?

我们固然不会认爲书法创新仅是几条线的变化,但谁又能说新的体势不是通过线条变化来反映呢?只要富于新意,它可能会从各方面显示出来,这当然不能排除拉长或缩短书法的笔画了。

为您推荐

元保洛墓誌(书法)

元保洛墓誌(书法):【简介】: 北魏永平四年(511)二月刻。正书。十二行,行十二字。41.2×38.2cm。一九二六年河南洛阳姚凹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赏析】: 魏碑因..

鲁衆造像记(书法)

鲁衆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正始四年(507)四月刻。正书。二行,行十二至十二字不等。末有年款“正始四年四月”六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鲁衆造像记》文字风格较朴厚,笔画刀法显露,方劲古拙。部分..

刘未等四人造像记(书法)

刘未等四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刘未等四人造弥勒像》。北魏景明三年(502)十一月刻。正书。石断爲二。记在下半,十二行,行六至七字不等。下题名十二行,四周另有题名十行。原在河北房山石佛寺,曾归长白端方。《中国..

比丘尼法行造像记(书法)

元思墓誌(书法)

元思墓誌(书法):【简介】: 北魏正始四年(507)三月刻。正书。十八行,行十七字。59.4×61.5cm。一九一六年河南洛阳徐家沟出土。曾归德化李氏。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人们对于书法的鑒赏,每每关係..

张整墓誌(书法)

张整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中常侍大长秋卿平北将军并州刺史云阳男张君草誌铭》。北魏景明四年(504)十一月刻。正书。十六行,行十六字。38×33.5cm。一九二九年河南省孟津王庄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存陕西西..

孙秋生造像记(书法)

孙秋生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北魏景明三年(502)五月刻。正书。十三行,上列记文行九字;下列题名行三十字。104×49cm。额阳文正书“邑子像”一行三字。额旁题太守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