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帖(书法)

快雪时晴帖(书法):

【简介】:

晋·王羲之书。历代鑒者几于一致定此爲羲之眞迹。麻纸墨迹本。23×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淸高宗将此与《中秋》、《伯远》同置“三希堂”,爲“三希”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宝晋斋法帖》、《快雪堂法帖》等有摹刻。故宫博物院有影印本。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九)、日本《书道全集》(四)。

【赏析】:

《快雪时晴帖》的右前隔水上,乾隆皇帝题有八个字:“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继而,又在后面跋曰:“龙跃天门,虎卧凤阁”八字。连同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称爲“三希”,并名自己的书斋爲“三希堂”。可见其宝爱之至。形式的美,是超阶级的。我认爲乾隆皇帝的讚词并不虚妄。

《快雪时晴帖》可以说是王羲之行书中,楷则最爲成熟、完备的一件作品。此作与《十七帖》等一样,也是信札。但不同的是,此件写给“山阴张侯”的信札不是一件草率的家书,而是社交场合郑重其事的函件。文中意思也许是当时生活中日常用语,已难于理解,但从王羲之一再“顿首”的客套,可以想见当时情景。由于这是一件精心郑重之作,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它所体现的力量和气势。

此作是王羲之传世墨迹中最爲体现阳刚之美的。其用笔多用裹锋中行,线形圆劲,充满富有弹性的力量。其行气尤爲畅达、爽利,有一泻千里之势。

东晋时代,好书之风盛行。社交场合的信件,往往便有艺术酬唱之意,极爲认眞,并以此炫耀。王羲之其余诸帖,或近于草率(如《寒切帖》),或近于简约(如《十七帖》),并大多是行草,或草书。而此件是行楷,已完全去掉了章草笔意和结体。此帖几乎无一隷笔,其结体微左倾,亦完全改变隷书的平正之势。并在章法上有刻意处,即“山阴张侯”四字多类元明卷轴的下款,使整个章法在对比中构成了力的平衡。这一点,也体现了作爲“书圣”王羲之的“中和美”。也许正是从这样的出发点看问题,乾隆皇帝将《快雪时晴帖》放在王羲之诸帖之首,是合情合理的。

《快雪时晴帖》宜于反复玩赏。每一翻阅,其神完气足的精神风貌会使你受到感染与激励。“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何其轩昂雄健乃尔!

为您推荐

奉橘帖(书法)

奉橘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硬黄纸。行书,尺牍一则。凡二行,共十二字。与《平安帖》、《何如帖》爲一纸。24.7×4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一)、..

何如帖(书法)

何如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硬黄纸。行书,尺牍一则。凡三行,共二十七字。与《平安帖》、《奉橘帖》合爲一纸。24.7×4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着录。刻入《三希堂法帖》。刊于台湾《..

李柏文书(书法)

李柏文书(书法):【简介】: 晋咸和三年(328)楼兰文书三件。纸本墨迹。其一:竪24.9cm,其二:23.5×28.3cm,其三:23.8×39.5cm。行书。十二行。一九〇八-一九〇九年日本大谷考察队派遣桔瑞超在楼兰发掘出。收人《中国美术全集·..

潘宗伯造桥格题记(书法)

诸将残纸(书法)

诸将残纸(书法):【简介】: 楼兰文书残纸。纸本。行书墨迹。四行。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 【赏析】: 笔致老到,结体稳实,是边陲军人戎马之间不经意的书作。 看过魏晋隷书,再比较这件残纸,觉得其间的联繫尤爲密切,不过隷书..

吕氏砖(书法)

吕氏砖(书法):【简介】: 西晋咸宁四年(278)七月刻。西晋砖刻。行书。三行,第一行十一字,第二行九字,第三行三字。末句“泰岁在丙戌”之“丙”字,当爲“戊”。原文纪年有误。 【赏析】: 此砖风格自然流畅,疏朗纵逸。因直接在..

平复帖(书法)

平复帖(书法):【简介】: 传西晋陆机书。墨迹纸本。冷金笺。草书。无款。爲初期章草。凡九行,约八十七字,仅存八十四,犹有数字不辨。23.8×20.5cm。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淸梁淸标《秋碧堂帖》有摹刻,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