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尊号奏(书法)

上尊号奏(书法):

【简介】:

全称《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也称《劝进碑》、《百官劝进表》、《上尊号碑》。立碑年月不明,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考爲黄初元年(220)。石在河南临颍繁城鎭。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八尺七寸,广七尺。”隷书。三十二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书“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八字。传世可信最早搨本爲元末明初搨本,首行“臣诩御史大夫安陵亭”等字完好可见。明初碑经剜洗后,搨本字较肥润。有翻刻本。《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二)收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初搨本。

【集评】:

淸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二碑《上尊号》、《受禅表》实爲一人手书,盖纯取方整,开唐隷之渐矣。”刘熙载《艺槪》:“《上尊号碑》及《受禅碑》,书人爲锺爲梁,所传无定。其书愈工而垢弥甚,非书之累人,乃人之累书耳。”梁啓超《碑帖跋》:“书执稍伤平板,不如东京诸碑之姿致横溢,然而矞皇典重,岳庙之外,莫或媲之。”

【赏析】:

三国魏时着名碑刻《上尊号碑》,与同期《受禅表碑》并称于世。是汉末官製文字的隷书代表作。此时汉字字体虽以诸体兼用,但东汉晚期较成熟的隷书,仍以其工整的特徵,保留并应用于碑刻形式中。《上尊号碑》的文字风格,正是以整齐划一爲特点的隷书字体。然在匀整平稳之中,又不失书写艺术上的雄强奇伟和劲捷纵肆。此碑文字,点画坚挺,笔法迅捷,主笔夸张,波挑明显。圭角呈露,虽过于僵死,但不乏雄强,点画中楷法的渗入,说明了文字在各体过渡中的相互影响。字形疏密匀整,大小一致,姿致峭丽。此时文字在字形章法上的整齐的风规,爲后来文字走向规範化奠定了基础。此碑用笔,中锋杂以侧锋,虽不失汉法,但侧锋取势的方法,已开唐人隷书先河。故此碑于方整中少汉碑凝重、浑朴之气。

为您推荐

宣示表(书法)

宣示表(书法):【简介】: 传魏锺繇书,无款。或谓晋王羲之临本。此爲日本《晋唐小楷》刻本。23.9×11.9cm。小楷十八行。另刻入《淳化》、《大观》等帖。又有贾似道等单刻本。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上海艺苑眞赏社有..

鲍寄神坐·鲍捐神坐(书法)

鲍寄神坐·鲍捐神坐(书法):【简介】: 三国魏。隷书。《鲍寄神坐》石30.5×7.8cm,凡一行,十一字,《鲍捐神坐》石34.5×7.8cm,凡一行,十三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补遗》着录。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汉朱书砖(书法)

汉朱书砖(书法):【简介】: 一九八五年在沧县北白塔村发现,砖呈长方形,28×14cm,厚5cm。砖面先涂以白粉,然后以朱砂书写,全文五十字,约有十字残损难辨。砖碎爲三块,尙存的字,笔划淸晰完整可识。沧州在汉代爲渤海郡,发现这样有艺术..

鹤鸣等字残石(书法)

张芝(书法)

张芝(书法):【小传】: 生年不详,约卒于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敦煌渊泉人。字伯英。幼而高操,勤学好古,明经修身,朝廷以有道徵,不就,故时称“张有道”。 【集评】: 西晋卫恆《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

墓田丙舍帖(书法)

墓田丙舍帖(书法):【简介】: 传魏锺繇书。晋王羲之临。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单刻帖。曾刻入《快雪堂》、《墨池堂》等帖。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赏析】: 三国魏锺繇楷书。又名《丙舍帖》、《墓田帖》,历来视爲锺..

李苞开阁道题记(书法)

李苞开阁道题记(书法):【简介】: 也称《蕩寇将军李苞题名》、《蕩寇将军李苞开阁道碑》。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十二月刻。摩崖书。石在陕西褒城石门南崖,久佚。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摩崖高五尺九寸,广五尺六寸。”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