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等字残石(书法)

鹤鸣等字残石(书法):

【简介】:

也称《鹤鸣残碑》。三国魏刻石。年月泐。淸光緖六年(1880)河南安阳出土。曾归马吉樟、吴县吴氏。隷书。存十一行,行四至五字不等。

【赏析】:

汉末的动乱造成了军阀的割据,一些地域之间由此变得互相隔膜起来。但是,汉代文化遗风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它的渗透性影响。

由三国时代遗留在中原这块残石,是可以使我们窥见一二奥妙的。

我们知道,汉隷碑刻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性和审美风韵,一旦同别的时代相联繫,其“高古”的纯粹性便受到大的削落。但是,面对《鹤鸣残石》,我们的以上看法几乎要发生动摇,这种原因来自于此石在精緻中仍保留着一种端方的高古之相。只要用心地去捕捉一下其笔画间大跨度的变异,只要用心地去体察一下这残存的数十行字所流露出的风韵,我们不仍可以感受到汉代艺术那博大雄浑而又质朴亲切的遗风吗?

为您推荐

宣示表(书法)

宣示表(书法):【简介】: 传魏锺繇书,无款。或谓晋王羲之临本。此爲日本《晋唐小楷》刻本。23.9×11.9cm。小楷十八行。另刻入《淳化》、《大观》等帖。又有贾似道等单刻本。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上海艺苑眞赏社有..

鲍寄神坐·鲍捐神坐(书法)

鲍寄神坐·鲍捐神坐(书法):【简介】: 三国魏。隷书。《鲍寄神坐》石30.5×7.8cm,凡一行,十一字,《鲍捐神坐》石34.5×7.8cm,凡一行,十三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补遗》着录。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汉朱书砖(书法)

汉朱书砖(书法):【简介】: 一九八五年在沧县北白塔村发现,砖呈长方形,28×14cm,厚5cm。砖面先涂以白粉,然后以朱砂书写,全文五十字,约有十字残损难辨。砖碎爲三块,尙存的字,笔划淸晰完整可识。沧州在汉代爲渤海郡,发现这样有艺术..

张芝(书法)

墓田丙舍帖(书法)

墓田丙舍帖(书法):【简介】: 传魏锺繇书。晋王羲之临。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单刻帖。曾刻入《快雪堂》、《墨池堂》等帖。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赏析】: 三国魏锺繇楷书。又名《丙舍帖》、《墓田帖》,历来视爲锺..

李苞开阁道题记(书法)

李苞开阁道题记(书法):【简介】: 也称《蕩寇将军李苞题名》、《蕩寇将军李苞开阁道碑》。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十二月刻。摩崖书。石在陕西褒城石门南崖,久佚。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摩崖高五尺九寸,广五尺六寸。”隷书..

王基碑(书法)

王基碑(书法):【简介】: 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景元二年(261)四月立。淸乾隆初年于河南洛阳北安驾沟村出土。后移置洛阳城中明德中学。此碑只刻完上截。初出土时,上截字完好无损。下截未刻之字朱书宛然可识,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