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岑纪功碑(书法)

裴岑纪功碑(书法):

【简介】:

全称《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隷书。六行,行十字,东汉永和二年(137)八月立。碑在新疆巴里坤。淸雍正七年(1729)岳铭琪获石,移入将军府,十三年(1735)又移置城西北关帝庙前。乾隆二十三年(1758)裘日修得碑搨本,始显于世。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四尺二寸,广一尺八寸五分。”翻刻本甚多。有新疆巴里坤刘氏本;山东济宁顾氏本;西安申兆定本等。上海《神州国光集》收入。艺苑眞赏社有影印本。《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集评】:

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文笔叙事简古。字在篆隷之间,雄劲生辣,眞有率三千人擒王俘衆气象。”康有爲《广艺舟双楫》:“变圆爲方,削繁成简,遂成汉分”,“以篆笔作隷者”。

【赏析】:

东汉永和二年(137)八月,敦煌太守率领郡兵三千余人讨伐呼衍王,结果大胜,克敌全师。归郡之后,一边犒赏士卒,一边纪功勒石,这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裴岑纪功碑》。每当看到这通碑石,我都要从灵府深处感谢裴太守的壮举,爲他们的胜利欢欣鼓舞,也许如果没有他们的壮举与胜利,我们的书法史就会缺少闪光的一页,后世的书法鑒赏家们就会缺少一个品味无极的审美对象。

谓其爲书法史上闪光的一页,乃因碑文的视觉造型非常奇特—点画以方折爲主,间掺篆笔婉曲,没有其后汉隷的明显波挑,富有一种刚猛含忍的内敛之力;结体外廓近似正方形,属于篆之长形向隷之扁形的过渡体段,内部构筑交配有序,端稳开张,引篆成隷,古意盎然。

至于说其爲妙味无极的审美对象,则是由于它的整体书法形象面目庄严、气势夺人—各字大小均衡,排位森密无乱,纵横皆成队列,一如淸人方朔所言:“雄劲生辣,眞有率三千人擒王俘衆气象”!用书法形象隐示战争场面,也许类似儿戱,但《裴岑纪功碑》却获得了一个成功的尝试。它那雄强气势,它那不故意鼓努的张力,正体现出书法风格美的应有情态。

为您推荐

李孟初神祠碑(书法)

李孟初神祠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宛令益州刺史李孟初神祠碑》。东汉永兴二年(154)六月立。淸道光年间(1821—1850)白河水涨冲出。咸丰十年(1860)金梁移置南阳府署。现在河南南阳西南卧龙岗汉碑亭内。有穿。据淸王..

夏承碑(书法)

夏承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也称《夏仲兖碑》。东汉建宁三年(170)六月立。宋元祐时(1086—1094)在四川资州出土。明嘉靖时(1522—1566)遭地震裂毁。今存河北永年县者,爲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

乙瑛碑(书法)

乙瑛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也称《汉鲁相请置百石卒史碑》、《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153)立。在山东曲阜孔庙。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七尺八寸五分,广三尺七寸。”隷书。十八行,行..

孔谦残碑(书法)

张景碑(书法)

张景碑(书法):【简介】: 又称《张景造土牛碑》。东汉延熹二年(159)立。一九五八年在河南南阳出土。现存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汉碑亭内。125×54cm。碑身四周皆残。隷书。存十二行,行二十三字,共存二百二十九字。字形类《朝侯..

阳嘉残碑(书法)

阳嘉残碑(书法):【简介】: 也称《少仕州郡等字残碑》、《黎阳令残碑》。东汉阳嘉二年(133)刻。淸汪鋆推爲永和元年(136)。淸光緖元年(1875)在山东曲阜出土。后归海丰吴式芬。光緖十八年(1892)遭大火焚毁。据淸陆增祥《..

杨叔恭残碑(书法)

杨叔恭残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沇州刺史杨叔恭残碑》。东汉建宁四年(171)七月立。淸嘉庆二十一年(1816)在山东鉅野昌邑集出土。归马邦玉,后归端方、周进等人。碑残甚。隷书。存阳十二行,行一至九字不等。共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