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汉简(书法)

甘谷汉简(书法):

【简介】:

书于东汉桓帝延熹元至二年(158—159)。隷书。23×2.6cm。松木製。共二十三简。简面墨书两行,每简容字六十至七十。由于简朽墨脱,仅残存九百六十四字。一九七一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刘家岔汉墓。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汉简研究文集》、《中国美术全集·商周至秦汉书法》曾予介绍。《汉简隷书选》亦曾刊录(误置于西汉晚期的《武威仪礼简》之前)。

【赏析】:

该册是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宗正府卿刘柜爲宗室事上奏皇帝请以诏书形式颁布州郡奉行的一份官方文书。这组简上的书法,结字扁方匀整,用笔飘逸舒畅,每字点画都向中宫集拢,左右腾出空间,供撇捺得以自在伸展,形成波挑劲秀修长上覆下盖的艺术风貌。晚于它二十六年的《曹全碑》(灵帝中平二年—185)的书写与其酷肖。是简乃爲风靡东汉中、晚期的带有张波磔的汉隷中较爲典型的书作之一。这批汉简出于民间书家之手,代表了当时民间眞正的流行书风,比碑刻文字更淸晰,更眞实,更生动活泼。二十三支简行笔、结体、字势相同,当爲一人所书。简字藏锋落笔,逆入平出,收锋处有波势上翘。用笔锋正笔圆,刚柔相济,流畅自然,结体横扁秀逸,外媚内刚,撇捺脚及横波发笔甚远,左右笔势开阔舒展,形意翩翩,中敛旁肆之态非常明显。因字形宽扁和体势开张使八分书的横势更具动态,给人秀健而飞动,端庄而灵巧的美感。书风与《曹全碑》相近,取横势则酷似《朝侯小子残碑》,但妩媚不及而敦厚过之。因字形大小不等,故左右两行参差不齐,横不等格,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布白效果和自然雅逸的书风。

为您推荐

夏承碑(书法)

夏承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也称《夏仲兖碑》。东汉建宁三年(170)六月立。宋元祐时(1086—1094)在四川资州出土。明嘉靖时(1522—1566)遭地震裂毁。今存河北永年县者,爲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

乙瑛碑(书法)

乙瑛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也称《汉鲁相请置百石卒史碑》、《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153)立。在山东曲阜孔庙。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七尺八寸五分,广三尺七寸。”隷书。十八行,行..

少室石阙铭(书法)

少室石阙铭(书法):【简介】: 也称《嵩山少室石阙铭》、《中岳少室石阙铭》。无刻石年月。据淸王澍考爲东汉延光二年(123)三月刻。在河南登封邢家铺。与《太室石阙铭》、《开母庙石阙铭》合称爲《嵩山三阙》。分东西两阙..

沈传师(书法)

玄秘塔碑(书法)

玄秘塔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一敎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立。386×120cm。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正书。二十八行,行..

卢璠墓誌(书法)

卢璠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归州刺史卢公墓誌铭》。李行修撰。唐元和十四年(819)九月九日刻。正书。三十一行,行三十一字。66.6×66.6cm。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一九三二年春归李根源。李根源《曲石唐誌目..

楚金禅师碑(书法)

楚金禅师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国师千佛寺多宝塔院故法华楚金禅师碑》。唐贞元二十一年(805)立。僧飞锡撰,吴通微书。正书。三十二行,行字数不一。在陕西西安。淸王昶《金石萃编》着录。【集评】: 明王世贞《弇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