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碑(书法)

法华寺碑(书法):

【简介】:

全称《秦望山法华寺碑》。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十二月立。李邕撰并书。旧在浙江绍兴秦望山法华寺,久佚。仅淸何绍基旧藏宋搨孤本传世,一九八〇年归上海博物馆。有翻刻本。上海有正书局曾合何绍基藏宋搨本与何氏翻刻本爲一册影印出版。

【集评】:

明杨士奇《东里续集》:“温润淸丽”。淸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至《李思训碑》、《任令则碑》之蕩轶,《端州石室记》之敦朴,《麓山寺碑》之遒劲,《李秀碑》之肃穆,《卢正道碑》之精丽,《灵岩寺碑》之静逸,《龙兴寺额》四大字之雄厚,旣各造其妙,而纯任天机、浑脱充沛则以《法华寺碑》爲最胜。

【赏析】:

李邕是唐代学王羲之而能自立门户的大书家。《宣和书谱》称“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着。初学右军行法,旣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北海的新意恐怕就是在王羲之之外又融入了碑意,使王字变得浑厚敦朴,自成一家,故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之称。然而,北海厚而灵动,肥而更捷,并无肥滞之病。

《法华寺碑》就是李邕肥厚的代表作,此碑笔画虽肥而骨力内含,结体欹侧,左低右高,奇趣横生,但奇而能稳,这与他的字始终保持中竪的直立及重心偏低有关。

元代的赵孟頫似乎从《法华寺碑》中得到许多养分,这一点可以在赵书的碑版中得到证实。

要寻找行书中艺术风格相同的书法家,有谁能将淸秀婉丽的赵孟頫和雄健超拔的李邕联繫起来呢?尽管二人都曾师法过“二王”。但是,有意思的是赵孟頫晚年偏偏学过李北海。而李邕的这通《法华寺碑》,也确实啓发了赵孟頫。

和李邕存世碑刻中影响最大的《麓山寺碑》、《李思训碑》比较起来,这通碑显然在用笔、结体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前两通碑用笔迅疾强健,放达恣肆,结体则夸大二王左低右高、横画上斜的取势特点,不拘常规,专以险侧取势,毫无娇媚的姿态,给人一种锐不可当的力感。这通碑笔力沉着紥实,使转婉畅,笔法华艳腴润,结体匀称优雅,借让巧妙而不落纤巧,内藏筋骨,流美于外,宛如一渠淸流,轻蕩微波,缓缓而去,给人一种柔润淸新的气息和韵味。

若要探讨其渊源,这通碑和王羲之遒媚劲健的《姨母帖》、《丧乱帖》、《奉橘帖》实爲同一面目。而赵孟頫柔润淸新的《洛神赋》,可说是这通碑书之流。

値得玩味的是,李邕的这通碑并不是代表他不同时期的书风。因爲这通碑并非写于李邕取法“二王”的早年时期,而恰好写于《麓山寺碑》和《李思训碑》二者的中间。同是一个刚强、正直的李北海,在同一段时间裏,旣创造出雄强精悍的书风,又运用了华艳腴润的笔法。可以说,后者是他对传统的成功继承,前者则是他艺术创造活力的表现。

为您推荐

裴漼(书法)

裴漼(书法):【小传】: 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绛州闻喜人。历官监察御史,吏部侍郞,御史大夫、吏部尙书等。传世书迹有《嵩山少林寺碑》。【集评】: 淸叶昌炽《语石》:“裴漼、宋儋,皆开元时能书者。裴书逊于窦怀哲,宋..

道安禅师碑(书法)

道安禅师碑(书法):【简介】: 唐开元十五年(727)十月立。宋儋撰并书。行书。三十行,行字不一。额篆书“唐嵩山故道安禅师碑“九字。在嵩山会善寺。明万曆时(1753—1619)碑遭雷击爲二,下截文模糊不可读。明搨本首行“大唐嵩..

与突厥游首领会计引水浇漑关文(书法)

与突厥游首领会计引水浇漑关文(书法):【简介】: 作者不详。书于唐开元二十二年(734)。纸本,行书。凡九行,每行字数不一。27.6×24cm。新疆吐鲁番一九七三年出土。新疆自治区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四)。 【..

张承祚墓誌(书法)

李隆基(唐玄宗)(书法)

李隆基(唐玄宗)(书法):【小传】: 唐武则天垂拱元年—唐肃宗宝应元年(685—762)。姓李名隆基。陇西成纪(今甘肃)人。延和元年受禅爲帝,公元712—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工书,善八分、章草。传世书迹有《书鹡鸰颂》《纪太山..

王眘疑曁妻张氏墓誌(书法)

王眘疑曁妻张氏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徐州滕县主簿王君夫人吴郡张氏墓誌铭》。仲丘撰。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四月二十日刻。楷书二十行,行二十字。43.2×43.2cm。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一九三二年春归李根源..

麓山寺碑(书法)

麓山寺碑(书法):【简介】: 亦称《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立。李邕撰并书。行书。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六字。据《金石萃编》:“碑高丈七寸八、宽五尺三寸八。”额面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