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圣敎序(书法)

同州圣敎序(书法):

【简介】:

又名《三藏圣敎序并记》。楷书。二十九行,行四十八字。碑414×113cm。唐太宗李世民撰序,唐高宗李治撰记。褚遂良书。唐龙朔三年(663)六月刻立。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一九七四年移至西安碑林。《雁塔圣敎序》分两石刻,此碑则共刊一石。螭首四方座,座四周浮雕力士等人物,形象生动。碑后题有“大唐褚遂良书在同州倅厅”十一字,当是后人所补。褚遂良逝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此碑爲龙朔三年刻,这时他已去世五年。所以,此碑是否爲褚书,尙有争议。有两种意见可供参考:一说此碑爲褚遂良的另一写本,是他逝后别人刻上的;另一种意见说是后人仿《雁塔圣敎序》摹刻于同州。

【集评】:

淸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同州》意在矜严,例以《孟法师》则失之于峻”。淸孙承泽评曰:“《同州》饶骨,《雁塔》饶韵,如出两手。《同州》尤有坠石惊雷之势”。明赵崡《石墨镌华》:“此以序记并书一碑,在同州,遒逸婉媚,波拂处虬如铁线。后署龙朔三年书,似胜慈恩(《雁塔圣敎序》)本。”

【赏析】:

《同州圣敎序》是否爲褚遂良所书,历来争论较大。有人以爲是《雁塔圣敎序》的摹刻本;有人以爲是褚遂良的另一写本。将两碑对照起来看,虽体貌相近,但风格逈异。所以,我认爲可能是褚遂良的另一写本,在《雁塔圣敎序》之后。

《雁塔圣敎序》绰约多姿,神韵毕现,以韵味取胜;《同州圣敎序》应规入矩,风骨犹存,以骨力夺人。同一内容,时间相近,风格却不同,是什么原因呢?这恐怕是书写者的情緖和书写环境使之然吧。奉皇帝之诏,在皇帝当面书写庄严神圣的《大唐三藏圣敎序》,书者无论怎样放松,亦感到拘束;不管书者怎样努力,亦不那么称心如意。所以,事后褚遂良回到同州,又书兴大发,不觉又想写一遍《圣敎序》。环境一变,无皇帝当面审视,心情一变,却写得出人意料的好。用笔、结字、章法都毫无约束,自由自在,心境舒畅,任情恣意,效果极佳。

为您推荐

宫人丁氏墓誌(书法)

宫人丁氏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故宫人司餝丁氏墓誌铭并序》。隋大业十一年(615)八月刻。正书。十四行,行十五字。405×405cm。一九二五年河南洛阳城西后洞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

皇甫君碑(书法)

皇甫君碑(书法):【简介】: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诞碑》。无年月。于志宁撰,欧阳询书。正书。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据《金石萃编》:“碑高七尺六寸,宽三尺八寸。”额篆书:“隋柱国宏议..

仲尼梦奠帖(书法)

仲尼梦奠帖(书法):【简介】: 唐·欧阳询书。墨迹本。纸本。行书。九行,共七十八字。25.5×16.5cm。有人考爲欧晚年即唐贞观初年(627—641)的作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收入《玉虹鑒贞帖》等多种丛帖中。世间各种墨迹影印..

房山云居寺静琬题刻(书法)

房玄龄碑(书法)

房玄龄碑(书法):【简介】: 全称《大唐故尙书左僕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国太尉并州都督□□□□□□□》。亦称《房梁公碑》。唐贞观二十□年七月立。褚遂良书。正书。三十六行,行约八十一字。额阳文篆书“大唐故左僕射上柱..

虞世南(书法)

虞世南(书法):【小传】: 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现浙江省)人。唐太宗时爲弘文馆学士,贞观七年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授银靑光禄大夫。故人亦称“虞秘监”和“虞永兴”。书承智永..

裴自强墓誌(书法)

裴自强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唐故泽王府户曹参军裴君墓誌》。唐垂拱元年(685)十月十三日刻。正书。二十九行,行二十八字。70×70cm。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一九三二年春归李根源。李根源《曲石唐誌目》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