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兴碑(书法)

樊兴碑(书法):

【简介】:

唐·无撰书人名氏。永徽元年(650)七月立。搨本,正书。凡三十一行,行六十一字。在陕西三原献陵。《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集评】:

《古泉山馆金石文编》:“楷法秀劲,颇有欧、虞、褚、薛风度。”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近有《樊府君碑》,道光新出。其字画完好,毫芒皆见,虚和娟妙,如莲花出水,明月开天,当是褚、陆佳作,体近《砖塔铭》而远出万里。”

【赏析】:

康有爲把这通无名氏碑秀劲的楷法,比喩“如莲花出水,明月开天”,可谓娟秀雅丽至极。其实,并非仅这通碑如此。应该说,这是初唐书法体现出来的共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和时代风尙、审美倾向有着密切的关係。初唐时期,在政治上、经济上迎来了一个新纪元,在文化上却主要是继承历史的传统。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在文学上却爱好齐梁文风,带头写淫靡浮艳的宫体诗。虞世南等人的诗歌,也多是奉和、应诏、侍宴之类。唐太宗在书法上极力推崇王羲之。当时的宫廷书家也无一不宗法“二王”。初唐四家欧、虞、褚、薛,由于共同的师承,因而书法风格大同而小异,都有几分“姿媚”味。这通碑自然也是这样。

初唐时期楷书的笔法和结构逐渐完善,朴野粗犷逐渐被典雅精工所代替。这通碑由于残剥比较严重,已难窥其笔法的全豹。但是,就其比较淸楚的笔画来看,魏碑体中那种仿彿用刀切出来的方折劲健的笔画已经很少看到了。运笔也已经有了提按顿挫,收笔时则出现了回锋,笔画粗细均匀,内刚外柔,圆润遒劲。结体端庄宽博,稳健雍容。其风格如婵娟春媚,云雾轻笼,若高榭风尘,精神洒落。

对于艺术发展来说,继往是必要的,也会产生出传世的佳作。但是,却更需要开来。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出划时代的杰作。而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那就是后来“变法出新意”的颜眞卿。

为您推荐

宫人丁氏墓誌(书法)

宫人丁氏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故宫人司餝丁氏墓誌铭并序》。隋大业十一年(615)八月刻。正书。十四行,行十五字。405×405cm。一九二五年河南洛阳城西后洞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

皇甫君碑(书法)

皇甫君碑(书法):【简介】: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诞碑》。无年月。于志宁撰,欧阳询书。正书。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据《金石萃编》:“碑高七尺六寸,宽三尺八寸。”额篆书:“隋柱国宏议..

仲尼梦奠帖(书法)

仲尼梦奠帖(书法):【简介】: 唐·欧阳询书。墨迹本。纸本。行书。九行,共七十八字。25.5×16.5cm。有人考爲欧晚年即唐贞观初年(627—641)的作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收入《玉虹鑒贞帖》等多种丛帖中。世间各种墨迹影印..

房山云居寺静琬题刻(书法)

房玄龄碑(书法)

房玄龄碑(书法):【简介】: 全称《大唐故尙书左僕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国太尉并州都督□□□□□□□》。亦称《房梁公碑》。唐贞观二十□年七月立。褚遂良书。正书。三十六行,行约八十一字。额阳文篆书“大唐故左僕射上柱..

雁塔圣敎序(书法)

雁塔圣敎序(书法):【简介】: 全称《大唐三藏圣敎序》,亦称《慈恩寺圣敎序》。凡二石,唐永徽四年(653,《序》十月、《记》十二月)刻。李世民撰,褚遂良书,万文韶刻。《序》正书。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后石刻记:全称《大唐皇帝述..

张云墓誌(书法)

张云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唐故和州香林府长史张府君墓誌铭并序》。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四月刻。正书。二十五行,行二十六字。57×57cm。曾归张钫千唐誌斋。文物出版社辑入《千唐誌斋藏誌》。 【赏析】: 这方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