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啓帖(书法)

又啓帖(书法):

【简介】:

宋·正夫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字。30.7×43.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

【赏析】:

一切艺术形式的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根源。书法艺术中逆势的形式美,同样也根植于现实生活。如农民锄地,只有举得高,才能落得重;拳师打拳,必须欲伸先缩。

刘正夫这桢《行书尺牍》的一个明显特徵,就是强调了逆势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如首行“啓”、“远”等字都取逆势,往下的竪向笔画一般都是先逆锋向上,取势于笔画之外,再将笔向右,略呈圆形,然后提笔下行。表现出“反者道之动”的规律,给人以坚实稳重之感。又如“翰”、“感”、“除”等字,看上去都有一股迅疾之势,这个势就是靠悬空作势,逆锋落笔,潜蹙于右,接着借势向左下方迅速行笔出锋。这个动作就像鹰隼搏兎,必先在空中盘旋蓄势,然后才能力猛势足,直掠而下,一发必中。

逆锋取势,从笔力上说,是力的孕育,力的创造,它能使行笔“万毫齐力”,使点画中不作单一方向的行进,而是做到上下左右四面出势,从而使点画的开端笔意丰富,形象丰满,饶有变化。刘正夫正因爲深懂此道,故在用笔时,能做到起笔如峰峦起伏,飘逸而不纤薄;运笔如流水行云,生动而不刻板。每下一笔,无往而不复,无垂而不缩,都把力送到笔画的末稍,形成其意态万千、神奇变化的个人书风,使人从中受到啓发,受到感染。

为您推荐

王升(书法)

王升(书法):【小传】: 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一作1072)。卒年不详。一作王升。字逸老,汴(今河南开封)人。政、宣间被召补右爵。南渡后居嘉禾羔羊里,号羔羊居士。时高宗留神翰墨,召对蒙眷。官至正史。工草书,笔势奇伟,殊有..

久寓帖(书法)

久寓帖(书法):【简介】: 宋·端友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八十五字。30.4×46.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三)。【赏析】: 宋代承晋唐余緖..

蔡卞(书法)

蔡卞(书法):【小传】: 宋仁宗嘉祐三年—宋徽宗政和七年(1058—1117)。字元度,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蔡京之弟。熙宁三年与京同登进士第。绍圣四年拜尙书右丞。徽宗时加观文殿学士,检校少保。卒,謚文正。与兄京不和。绍兴..

淡墨秋山诗帖(书法)

致子昭知县学士尺牍(书法)

致子昭知县学士尺牍(书法):【简介】: 宋·阁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八十七字。34×36.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爲《宋人法书册》中之一幅。《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

阁下帖(书法)

阁下帖(书法):【简介】: 宋·梦得书。纸本。行楷书。尺牍一则。凡十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四字。30.2×29.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入台..

试后四诗(书法)

试后四诗(书法):【简介】: 宋·过书。纸本。行书。28.7×46.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 【赏析】: 《试后四诗》不是诗稿,而是增删之后的重新笔录,称之爲一幅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