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曁妻崔麝香墓誌并盖(书法)

元英曁妻崔麝香墓誌并盖(书法):

【简介】:

隋开皇五年(585)七月刻。正书。十八行,行十八字。盖正书“故颍州别驾元洪儁墓誌大隋开皇五年七月一日合葬”二十二字。42.7×43.5cm。出土地不详。曾归端方。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书法艺术,发展到了隋代,人们似乎已不再那么依恋自魏晋以来的“尙韵”遗风了,反映出来的却是对“法度”的异样热情的探索,在日趋追求“法度”的时代氛围下,再难觅得那种所谓北书的逸宕气象,南书的潇洒风姿了。而此件刻于开皇五年的《元英曁妻崔麝香墓誌》,却俨如远隔尘世的遗老一般,依然保持着前朝的气字。

《元英曁妻崔麝香墓誌》的书法,直接承继北朝,在北朝丰富的造像、墓誌中,我们实不难找到它的原型。特别是它那婉雅中见挺秀,疏宕中寓遒丽的逸姿风韵,似乎更多的是来自北魏《崔敬邕墓誌》和《显祖嫔成氏墓誌》。此誌用笔飘逸轻灵,宽疏虚和,笔画常不爲界格所囿。展笔破空,参差错落,一任自然。字势大小不拘,或长或短,或欹或正,加之结字又每多奇趣,出人意外,更是令人寻味不已。但此誌用笔露锋太多,而且多呈尖状,使气韵略显单薄,假如能于秀逸中渗之以凝重,那么效果势必会更爲理想。

此誌书法古逸潇洒,率意天眞,能出现在书风日臻端整谨严的隋代书林中,就仿佛是沉闷庄肃的庙堂中透进一股淸新的空气,实在是不可多得和令人喜悦的。

为您推荐

住圣窟造像记(书法)

住圣窟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九年(589)刻。正书。三十二行,行十字。吴式芬云:“凡‘世’字皆缺笔,当是唐人续刻。”在河南安阳宝山。 【赏析】: 《住圣窟造像记》体势开阔,笔力强劲,点画线条舒展而瘦硬,虽然绝少留意..

善法寺舍利塔记(书法)

善法寺舍利塔记(书法):【简介】: 隋仁寿元年(601)刻。正书。计八十九字。尽见一剪裱本。 【赏析】: 隋唐时佛敎流行中国,衆多的舍利宝塔拔地而起,传世的塔铭墨搨累见不鲜。 隋《善法寺舍利塔记》刻于公元七世纪的最初一年..

章仇等造像记(书法)

章仇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亦称《章仇禹生等造经像碑》。隋开皇九年(589)十二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四十八字。石边有题名一行。189.8×89.9cm。阴刻《佛说金棺经》。黄易云:“碑碎爲二。初惟有下段,乾隆辛亥(1791)春..

樊敬贤樊子略等造像记(书法)

正解寺残碑(书法)

正解寺残碑(书法):【简介】: 亦称《崇宁寺造弥勒大像记》。隋开皇十六年(596)四月立。隷书。残爲四段。首段存“灵山川吐纳”等十六行,二段存“以……岫云长覆世界”等十六字。三段存“风调”等字二十一行。四段存“假自..

贺若谊碑(书法)

贺若谊碑(书法):【简介】: 全称《灵州总管海陵郡公贺若谊碑》。隋开皇十六年(596)八月立。正书。二十八行,行六十七字。据《金石萃编》载:连额高十一尺一寸,宽三尺八寸五。额篆书阳文“大隋使持节柱国灵州总管海陵郡贺若使..

张俭曁妻胡氏墓誌并盖(书法)

张俭曁妻胡氏墓誌并盖(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仁寿三年骠骑大将军散骑常侍淮阳郡守张府君胡夫人等墓誌》。隋仁寿三年(603)刻。隷书。二十八行,行二十八字。75×75cm。盖阳文篆书“齐故冠军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周淮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