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寺残碑(书法)

正解寺残碑(书法):

【简介】:

亦称《崇宁寺造弥勒大像记》。隋开皇十六年(596)四月立。隷书。残爲四段。首段存“灵山川吐纳”等十六行,二段存“以……岫云长覆世界”等十六字。三段存“风调”等字二十一行。四段存“假自然”等字十三行。旧在河北定县开元寺。道光戊戌(1838)移入元氏崇因寺。后移入衆春园。

【赏析】:

隋《正解寺残碑》的隷书字体,是用笔毛较硬的毛笔侧锋书成,所以字形显得挺拔刚劲,乾凈利索,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稟性直爽的豪士,谈吐痛快,毫不遮盖,使人容易接近和了解。在笔画造型上也很有特色,作者参用了篆书的某些写法,通过一些圆弧形的笔画,就使这种用笔方、字形也方的呆板结构立刻出现了变化,显现了生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块残碑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笔画过于纤细,侧锋(甚至偏锋)过多,行笔过速。书体劲健有余,厚重不足。同时可以看到意蕴过于外露,略感单调。艺术贵含蓄,如果内涵不足,就经不起观赏者的细看了。

为您推荐

章仇等造像记(书法)

章仇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亦称《章仇禹生等造经像碑》。隋开皇九年(589)十二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四十八字。石边有题名一行。189.8×89.9cm。阴刻《佛说金棺经》。黄易云:“碑碎爲二。初惟有下段,乾隆辛亥(1791)春..

樊敬贤樊子略等造像记(书法)

樊敬贤樊子略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五年(585)五月刻。正书。有界格。十行,行二十四字。题名一列二行。侧有题名五列,列十三至十七行。 【赏析】: 隋代楷书字体渐趋成熟,字形由扁变方,笔画也由倾斜而归于平正。这..

靑州舍利塔下铭(书法)

靑州舍利塔下铭(书法):【简介】: 全称《靑州逢山县舍利塔下铭》。隋仁寿元年(601)十月刻。隷书。十二行,行十二字。额十二字。题名二列,列四行。51.6×51.6cm。孟弼书。旧在山东益都城南广福寺。曾归长白端方。时额已失,右..

张元象造像记(书法)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七年(587)八月刻。正书。十行,行八字。27.6×36.6cm。 【赏析】: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楷这座楷书艺术的最高峰决定了唐代法度森严的“尙法”书风的凛然之气。然而唐楷的黄..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八年(588)四月刻。正书。八行,行十二字。在河北磁县响堂山下层第一窟左壁后。 【赏析】: 《袁子才造像记》字势方广开朗,用笔轻劲瘦硬,时杂隷书笔意,从而避免了僵死不化的弊病。由于它..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兖州高平县石里村仲思那等四十人造桥之碑》。隋开皇六年(586)二月立。正书。上截,记十八行,行十八字。下截,题名二列,列十八行。119.9×72.3cm。碑中别字甚多。侧有“上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