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乐爲亡侄罗睺造像记(书法)

昙乐爲亡侄罗睺造像记(书法):

【简介】:

北周建德元年(572)四月刻。正书。三面刻。记七行,行四字。题名十二行,行二至四字不等。杨州阮元得自陕西,曾嵌置文选楼。今石在日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书如佳酒不宜甜”,这个形象而中肯的比喩是我们打开书法鑒赏之门的钥匙之一。一些艺术水平比较高的书法佳作往往不太讨人喜欢。人们观赏这类书法,得到的第一印象大多是“乱”、“拙”、“怪”、“丑”。这通造像记差不离也是这副模样,就像“茅台”等国产名酒都是烈性烧酒一样,不会喝酒的人只尝到一个“辣”味。

然而我们鑒赏书法要逐渐学会区别一些外形丑而拙乱的字究竟是书法家的力作还是不善书者的劣作的本领。首先要理解一个道理:在美学的不同审美範畴中,有的美在形式上比较规範,有的美则反之。前者很容易爲常人所接受,后者则非具有专业知识者不易辨别。从这个意义来说,后者往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美。中国古代的美学家早就把“丑”看作是美的一种类型而不是美的对立面。有些人偏爱“丑”,明代傅山就宣扬“宁丑毋媚”的书法审美观,这是有道理的。《昙乐爲亡侄罗睺造像记》虽然写得字形不正,点画狼藉,但是实质上却是骨劲肉丰,气足势猛。笔画的本身旣充满了活力,不规则的外形又流露出倔强的意态。这种无拘无束、生气勃勃、奇趣盎然的书法恰好似酒精含量很高的醇酒,陶醉了不少“酒鬼”。

为您推荐

隋人出师颂(书法)

隋人出师颂(书法):【简介】: 墨迹本。无款,传隋人书。淡牙色纸本。章草书。十四行,共九十七字。据《石渠宝笈续编》载:“纵六寸六分、宽九寸二分。”明张丑《淸河书画舫》、淸安岐《墨缘彙观》等着录。延光室有影印本。 【..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正月刻。正书。五行,行十八字。前后题名各三列,列十一行。《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字势方正紧密,用笔多见中锋并且内涵筋骨,点画..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简介】: 六朝摩崖刻经。无年月。在山东泰安泰山。未署书人姓名,有晋王羲之,北齐王子椿、韦子深、唐邕、安道壹,以及宋、元人书数说。经刻于石坪上,作棋秤纹,字径二尺。经字迄今无定数,据李佐贤《石..

张僧妙碑(书法)

淳于元皓造像记(书法)

淳于元皓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五年(574)四月刻。正书。十二行,行五字。曾归淮县陈氏。《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淳于元皓造像记》字势挺拔淸秀,用笔圆熟劲健、楷法毕备。 从整体精神来考察,结体和..

傅隆显墓誌(书法)

傅隆显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渔阳郡功曹二代君郡正解褐平北将军幽州冶中士垠雍奴路渔阳四县令傅隆显铭》。北齐武平二年(571)十一月刻。正书。九行,行四至七字不等。52×26cm。一九六三年北京怀柔韦里村出土。《..

徂徕山文殊般若经(书法)

徂徕山文殊般若经(书法):【简介】: 山东省泰安县境徂徕山映佛巖《文殊般若经》刻于北齐武平元年(570),正书。字大24×25cm,经文残泐,仅存十四行,行七字,共九十六字。《金石萃编》卷三十四、《山左金石誌》卷十均有着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