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五(书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五(书法):

【简介】:

该卷书于西魏时期。黄麻纸质。首残尾全。存四六四行,行十七字。826.5×265cm。淸代光緖二十五年五月(1899)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现藏敦煌市博物馆。《敦煌遗书书法选》曾予介绍。

【赏析】:

从公元四七四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礼佛与崇书之风并盛,佛寺遍布于东西,伽蓝密比于洛阳,一时间达官显贵、贩夫走卒,以至倡优伶伎,莫不礼佛,甚至于捨家爲寺,开窟造像。期间僱人抄写经文捐献佛寺作爲功德以祈福颂德者蔚然成风,动辄互相攀比,争先恐后,于是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僱佣书写市场,出现了一批熟练的写经能手,他们不仅要显示秀美,而且要标榜速度,在互相学习补充的过程当中,一个写经的书体形成了。它的特点是:执笔运动时,提按幅度大,迴环速度急,下笔居高直落,迅起急收。包世臣以爲“北魏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艺舟双楫》)他对北魏书所作的评价,移之本卷,也是十分恰当的。

为您推荐

李洪演造像记(书法)

李洪演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邑子李洪演造像颂》。东魏武定二年(544)三月刻。正书。二十四行,行九字。右题名一行,左题名三行。21.6×78.2cm。旧在河南穫嘉县南三十里法云寺。 【赏析】: 此记也是魏碑中较爲成熟..

贤愚经卷第二(书法)

贤愚经卷第二(书法):【简介】: 该卷书于西魏时期大统十一年(545)以前。黄麻纸质。首阙尾全。存四百四十七行,行十七字。每行高19.2cm,宽1.65cm。736×24cm。淸代光緖二十五年五月(1899)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解放后入藏..

张保洛刘袭薛光炽等造像记(书法)

张保洛刘袭薛光炽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七年(549)十二月刻。正书。十二行,行七字。淸王昶《金石萃编》载:“宽一尺四寸。”四面刻。张廷济云旧在沧州,汾阳田几携石至京师。曾归山西张鹗拳。《中国书法大辞典》..

道深昙愍等造像记(书法)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二年(544)十二月刻。正书。记七行,行十三字。题名六列。在山东东阿。《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与后世的丰碑巨碣不同,造像记之作多出石匠人之手。其作者一般并无多高..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西魏大统二年(546)十一月刻。正书。记两列共十三行,行七至十五字不等。上题名一列十三人;下题名两列,列十三行。右有记年一行,係从西魏《杜鲁淸妻等十八人造像》移刻于此。《杜贤明刻石》有..

王惠略造灵塔记(书法)

王惠略造灵塔记(书法):【简介】: 全称《王惠略合邑五十人等造灵塔记》。东魏武定五年(547)七月刻。正书。十一行,行十四字。后题名三列,列十七行。河南图书馆藏石。《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魏碑、造像记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