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记(书法)

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记(书法):

【简介】:

全称《靑州北海郡都昌县山东新王村维那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东魏武定二年(544)二月刻。正书。记七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九字不等。题名十一列,列十七行。上像右有三行,左有七行。原在山东潍县西南鄕。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在祝嘉的《书学史》中曾认爲北朝书法源出崔悦、卢谌,而崔卢又同出锺繇、衞瓘、索靖,本来一宗。这种说法历来有之。把某种风格归结于某位大家缘起,有时尙嫌牵强。魏碑书家都一如去效法这些前代书家?更直接的应该是这些书家的相互渗透,然后再从各人的情趣发挥见逈异。此碑与我们见过的许多魏碑有相似之处,都是粗壮浑厚。但在造型方面已显示出运筹帷幄、稳操胜券的气槪,作者有这方面的才能,很严谨又很自如地经营着一个个黑白相间的世界。欧阳询有结体三十六法之说,而此碑又何尝不是一种预兆,它的结体比用笔还要精到。如“令”、“眷”的撇捺二画,舒展同步,俯仰细緻,没有偏欹之嫌,在从容不追之中透出一股冷隽。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结果。而末两行则爲作者情趣无拘束的坦露,字之间隔松紧不定,字之造型大小悬殊,用笔锋芒销尽,钝感十足,三三两两,错错落落。这种表达方式令人亲切,它使人感觉到一位书家、一样功力,却由两种情致而转化爲两种不同的效果。

为您推荐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二年(544)十二月刻。正书。记七行,行十三字。题名六列。在山东东阿。《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与后世的丰碑巨碣不同,造像记之作多出石匠人之手。其作者一般并无多高..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西魏大统二年(546)十一月刻。正书。记两列共十三行,行七至十五字不等。上题名一列十三人;下题名两列,列十三行。右有记年一行,係从西魏《杜鲁淸妻等十八人造像》移刻于此。《杜贤明刻石》有..

永安郡安襄县楡株岭道俗等造像记(书法)

永安郡安襄县楡株岭道俗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七年(549)十一月刻。正书。八行,行二十三字。题名四列。上像旁亦有题名。《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此记最突出的特色在对比强烈而不和谐。首先,字体..

王早树爲亡弟妇造像记(书法)

雪巖和尙拄杖歌帖(书法)

雪巖和尙拄杖歌帖(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纸本。行书。23.5×53.6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赏析】: 赵孟頫的书法,继承了晋唐以来的传统,博采衆长,法度严谨,字体秀丽,笔法圆润流畅,具有独特..

宋人词册(书法)

宋人词册(书法):【简介】: 宋·常杓书。绢本。篆书。十三幅册页,五十三字,每行字数不一,共五百零八字。每幅24.5×11.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载入台湾《故宫书画..

隗天念墓誌(书法)

隗天念墓誌(书法):【简介】: 果魏武定二年(544)十一月刻。正书。八行,行十四字。出土地不详。曾归天津姚贵昉。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该誌初看似《汝南王修墓誌砖塔铭》的风格,而细加品味摩挲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