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请爲亡父母造像记(书法)

道请爲亡父母造像记(书法):

【简介】:

全称《比丘僧道靑爲亡父母造像》,亦称《惠詅等造像记》。东魏武定五年(547)正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五、六字不等。两侧有题名。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此记虽剥蚀较甚,但点画、结体之原貌仍可辨认。首先,该记结字特徵鲜明,这就是:第一,点画布置极爲紧凑,如一个个收拢拳脚、即将一跃而起的武士;第二,字心重心偏高,有上耸之势,颇有欧阳询结字之趣,因而稳重之中复有峭势险态;第三,少数点画又极力向外舒展,如快马脱衔、强弩千里,因而得奇宕之趣。其次,与此相应,多数字的点画方圆兼备,遒劲厚重。从而形成了该记比较风格化的、以沉强的力感与质拙的姿致爲主要特徵的艺术格调。

同时也应看到,某些字的草率与不同程度的剥蚀,也使该记于遒茂之中增添了几分古朴与眞率。这才是造像记的整体风貌。

为您推荐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二年(544)十二月刻。正书。记七行,行十三字。题名六列。在山东东阿。《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与后世的丰碑巨碣不同,造像记之作多出石匠人之手。其作者一般并无多高..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西魏大统二年(546)十一月刻。正书。记两列共十三行,行七至十五字不等。上题名一列十三人;下题名两列,列十三行。右有记年一行,係从西魏《杜鲁淸妻等十八人造像》移刻于此。《杜贤明刻石》有..

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记(书法)

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靑州北海郡都昌县山东新王村维那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东魏武定二年(544)二月刻。正书。记七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九字不等。题名十一列,列十七行。上像右..

永安郡安襄县楡株岭道俗等造像记(书法)

王早树爲亡弟妇造像记(书法)

王早树爲亡弟妇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元年(543)十二月刻。正书。存八十余字。阴刻姓氏五列,列十二、十三行不等:一侧刻姓氏二列,列六行;另一侧刻姓氏五列,列八行。一九三一年前发现,后运至上海。仅搨十余份,原石即流..

雪巖和尙拄杖歌帖(书法)

雪巖和尙拄杖歌帖(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纸本。行书。23.5×53.6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赏析】: 赵孟頫的书法,继承了晋唐以来的传统,博采衆长,法度严谨,字体秀丽,笔法圆润流畅,具有独特..

宋人词册(书法)

宋人词册(书法):【简介】: 宋·常杓书。绢本。篆书。十三幅册页,五十三字,每行字数不一,共五百零八字。每幅24.5×11.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载入台湾《故宫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