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帖(书法)

自君帖(书法):

【简介】:

金·张天锡书。纸本。行书。凡九行,共六十五字。23.9×22.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九)。

【赏析】:

在充满着悖论和陷阱的书法分析中,莫过于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难以纠缠淸楚,论者与读者无不迷惘于此。在内容的限定上,至少有两种比较明显的特点:一种是把内容看作是书写的文字内容,另一种则是把内容当成非文字的形式内涵。我们当然无暇在这裏辩证论析,仅想就张天锡的书写内容与其书法内涵之间那看似表面的,实则异常有趣的联繫述说一二。

天锡书写了这样二段诗:

“自君之出矣,妾身同落叶,思君如子规,啼处皆成血。自君之出矣,鸾镜不曾拈,思君如淸霜,偏向五更严。”以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对情郞思念的情诗作爲书写的文字内容,我们姑且勿论其诗的格调如何,单看选取的角度,便可见作者情缕心緖了。

当然,毕竟不是对诗的解析,我想更主要的还是放在书法上。

爲什么会使我们在书法的分析上能联繫到诗本身的内容呢?这看来存有某种必然的因果关係。

毋庸置疑,张天锡的书法分明契合了那情眞意挚的诗境了,不然的话爲什么会有如此玄妙的联繫呢?

从书法的意象上来看,这帧诗册也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地方。正如书史载云:张天锡“草师晋宋”这裏面明确地露出晋的技巧与宋的意味。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一种选择吧!我想应当更多地从创作的经过与思想情緖的理解上去进行这种审美体验一内在模拟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与作者类似甚至于同等的感受。深入体察那在洒脱中带着凝重,流动中富于变化的笔致,旣不是墨线一泻千里的情感宣泄,也非点划迟涩的中怀抑郁。情緖随笔锋的缓静行进而幻化。这种节奏是情緖的还是技法的呢?我想如果从内容上来看,应当更偏重于情感的导引。当我们面对着如此的书法意象,谁又能眞正地做到无动于衷呢?

为您推荐

宋人词册(书法)

宋人词册(书法):【简介】: 宋·常杓书。绢本。篆书。十三幅册页,五十三字,每行字数不一,共五百零八字。每幅24.5×11.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载入台湾《故宫书画..

完颜璟(金章宗)(书法)

完颜璟(金章宗)(书法):【小传】: 金世宗大定八年—金章宗太和八年(1168—1208)。章宗元颜璟,小字麻达葛。金显宗子。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封金源郡主,始习本朝语文及汉字经书。大定二十九年(1189)即位,爲金朝第六代皇帝。..

集王字绛州重修夫子庙记(书法)

集王字绛州重修夫子庙记(书法):【简介】: 口跌望集刻王羲之书。北宋天圣十年(1032)立。二十二行,行五十八至六十一字不等。 【集评】: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集右军书《圣敎序》犹是眞迹中集者,此又从《序》书及他石摹..

女史箴图卷后幅跋(书法)

致进之提举相公尺牍(书法)

致进之提举相公尺牍(书法):【简介】: 元·姚枢书。纸本。正书。27×39.9cm。凡十六行,一百五十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三)。 【赏析】: 姚书《致进之提举相公阁下书札》墨迹,其意趣峭峙挺然..

致诏使总领札(书法)

致诏使总领札(书法):【简介】: 宋·李河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三十四字。30.8×57.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四)。 【赏析】: 李河此书,整体看十分疏旷,其字形..

寄诸士友诗(书法)

寄诸士友诗(书法):【简介】: 宋·灭翁文礼。纸本。行书。28.2×66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赏析】: 诗中云“过了淸明强出游”,又云“满城风絮爲春愁”,“强”字、“愁”字不是一种亢奋的情緖,是一种颇爲消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