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和帖(书法)

晴和帖(书法):

【简介】:

宋·薛绍彭书。纸本。行草书。25.1×34.8cm。故宫博物院藏。《寓意编》、《朱氏铁网珊瑚》、《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滙考》着录。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

【赏析】:

设若隐去书者之名,不依时代仅凭迹象来看《晴和帖》书法,很难说,我们不会不以爲是晋人之迹。那圆润流美的线条,随文自出的节律,以及因此而轻染出的淸新适意的意境,使人如观雨后莲荷,又如散步在淸晨的竹林幽径,忒感淸爽。其书法与文字内容之间的情调又是如此地和谐,无不酷近于王羲之的《初月帖》。

其墨线的淸凈无尘实令人叹服。然而,冷静地看,当时曾一度与米芾齐名的薛绍彭,比起前者的“尊古变新”来则不得不稍有逊色。也许他本来就缺少一点米老的顚狂气质。二王固然高雅,若一味匍匐在“晋韵”的眞空裏,眞的不染时下一尘,对艺人来说,至少要付出委屈个性的代价。《晴和帖》所反映的对二王书法形式构成及书写动作凖确无误的追逐,显然正是书者最惬意最自矜于时人之处。从一元尊古的角度看,这一帖《晴和》足以说明薛氏的高明。但有其所得亦即有其所失,这种近乎翻模甚至走继承单向胡同的“高度凖确”,不啻在客观上是对二王纯雅书风的“俗化”—我们又只能徒自感叹其在艺术追求方面的缺乏进取。

为您推荐

曾肇(书法)

曾肇(书法):【小传】: 宋仁宗庆曆七年—宋徽宗大观元年(1047—1107)。字子开。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巩之幼弟。举进士,调黄巖薄,擢崇文馆校书,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神宗嘉之,迁国史编修。爲神宗实录检讨。元祐初,擢..

华严小疏(书法)

华严小疏(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行书。绫本。25.1×115cm。《南阳法书表》,《眞迹目录》,《式古堂书画滙考》,《壮陶阁书画录》着录。刊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集评..

元章召饭帖(书法)

元章召饭帖(书法):【简介】: 宋·薛绍彭书。纸本。行书。凡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四字。28×38.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载于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三。【..

奉见风範帖(书法)

送四十九姪诗帖(书法)

送四十九姪诗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纸本。35.2×130.3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赏析】: 此帖爲行书体,係黄庭坚晚年之作,此时他的书体经过博採衆人之长,已成一家面目。该帖笔画取自颜..

奉别帖(书法)

奉别帖(书法):【简介】: 宋·曾肇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五十字。28.7×50.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爲《宋人法书册》中之一幅。《墨缘滙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着录。曾刻入《三希堂..

刘禹锡竹枝词(书法)

刘禹锡竹枝词(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于元符二年(1099)。绢本。30×1821cm。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赏析】: 黄庭坚的草书无疑受到唐人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