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章召饭帖(书法)

元章召饭帖(书法):

【简介】:

宋·薛绍彭书。纸本。行书。凡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四字。28×38.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载于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三。

【赏析】:

薛绍彭传世书迹大体可分爲两类:一类结体,用笔全如晋人书(主要是王右军书);另一类则笔法仍如晋人而结字极紧,近于拘挛。如从由继承而创新的普遍规律来分析,大槪前者是其早年之笔,后者方爲其成家之作。这样看来,《元章召饭帖》当是其早年之迹。

元人危素说:“超越唐人,独得二王笔意者,莫绍彭若”(见《书林藻鑒》)。若将此帖与二王书相较,眞可谓形神俱肖、足以乱眞。不只点画的方圆兼备、圆活遒媚、出神入化等等非二王之书莫属,而且结字的疏密有致、似斜反正,章法的于均匀整齐中寓变化等等方面,也多如二王,而与薛氏晚期书作的间架过于局促、章法字字顶接异趣。但它与二王也有不同,这就是笔法的圆多于方。与王羲之的方折顿挫相比,这一特徵更其明显。此帖的潇洒飘逸、沉静閑雅的艺术特色,正是由这些形象因素构成。但正因它易方爲圆,所以王羲之书法所特有的那种雄强与老健,也就不见踪迹了。康有爲有言:中含者(圆笔)浑劲,外拓者(方笔)方能雄强。

世称米芾临二王法书往往乱眞。其实,若论形神逼肖,米氏犹不及薛,此帖即是一证。因此,传世二王书迹中,恐未必没有薛氏之笔。

为您推荐

曾肇(书法)

曾肇(书法):【小传】: 宋仁宗庆曆七年—宋徽宗大观元年(1047—1107)。字子开。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巩之幼弟。举进士,调黄巖薄,擢崇文馆校书,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神宗嘉之,迁国史编修。爲神宗实录检讨。元祐初,擢..

华严小疏(书法)

华严小疏(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行书。绫本。25.1×115cm。《南阳法书表》,《眞迹目录》,《式古堂书画滙考》,《壮陶阁书画录》着录。刊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集评..

奉见风範帖(书法)

奉见风範帖(书法):【简介】: 宋·林希书。纸本。行书。凡十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九十九字。27.7×45.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画滙考》、《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

送四十九姪诗帖(书法)

奉别帖(书法)

奉别帖(书法):【简介】: 宋·曾肇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五十字。28.7×50.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爲《宋人法书册》中之一幅。《墨缘滙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着录。曾刻入《三希堂..

刘禹锡竹枝词(书法)

刘禹锡竹枝词(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于元符二年(1099)。绢本。30×1821cm。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赏析】: 黄庭坚的草书无疑受到唐人狂草..

诸上座帖(书法)

诸上座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纸本。草书。33×729.5cm。后有吴宽,梁淸标跋。《寓意编》、《钤山堂书画记》、《淸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滙考》、《石渠宝笈初编》着录。故宫博物院藏。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