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别帖(书法)

奉别帖(书法):

【简介】:

宋·曾肇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五十字。28.7×50.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爲《宋人法书册》中之一幅。《墨缘滙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着录。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于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三。

【集评】:

明王世贞《法书苑》:“文昭公书如玉环拥尰,自是太平人物。”

【赏析】:

当天才书家开创新风之时,实际效应便是登高一呼,衆人随其后。由于苏、黄、米异常杰出的缘故,使我们常常在宋代那些被称爲名家的作品中看到他们存在的巨大影响。曾肇晚生苏轼十年,以苏轼书艺对时人的巨大魅力以及苏、曾生活时间的近距离,再考之于曾肇的仕途经历,我们对曾肇厠于苏风之下的事实便可以理解了。

这篇《奉别帖》墨迹表现出来的提按跌宕的用笔、丰腴圆密的结体,证明曾肇对苏轼技法规矩的决不生疏。由尽情压偃使笔造成的线形块面与空白纸色构成强烈反差,也使作品获得了醒目的视觉效果。不过,曾肇的天赋和他取法的途径方式决定了他的作品不可能具备苏轼《赤壁赋》的纯正雅致,更无法企及《黄州寒食诗》爽健、放浪、豪迈意气于万一。或许是过度追摹苏书面目的缘故,致使用笔提按之间似乎略略少了些过渡状态;意繫工拙也影响了字与字之间行气的紧密贯通。两者合一,使作品节奏隐隐地受到了一顿一顿的伤害。尽管如此,曾肇这则尺牍仍不失爲具备墓本格局的好作品。不管我们是设身处地站在宋人立场上设想,还是将其作爲今天研究鑒赏的纯粹“材料”,我们都没有理由对这类摹仿时人的优秀作品加以轻视。

为您推荐

曾肇(书法)

曾肇(书法):【小传】: 宋仁宗庆曆七年—宋徽宗大观元年(1047—1107)。字子开。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巩之幼弟。举进士,调黄巖薄,擢崇文馆校书,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神宗嘉之,迁国史编修。爲神宗实录检讨。元祐初,擢..

华严小疏(书法)

华严小疏(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行书。绫本。25.1×115cm。《南阳法书表》,《眞迹目录》,《式古堂书画滙考》,《壮陶阁书画录》着录。刊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集评..

送四十九姪诗帖(书法)

送四十九姪诗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纸本。35.2×130.3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赏析】: 此帖爲行书体,係黄庭坚晚年之作,此时他的书体经过博採衆人之长,已成一家面目。该帖笔画取自颜..

刘禹锡竹枝词(书法)

诸上座帖(书法)

诸上座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纸本。草书。33×729.5cm。后有吴宽,梁淸标跋。《寓意编》、《钤山堂书画记》、《淸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滙考》、《石渠宝笈初编》着录。故宫博物院藏。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影..

糟姜银杏帖(书法)

糟姜银杏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纸本。行书。28.9×37.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集评】: 淸吴其贞《书画记》:糟姜帖爲“入妙本色行书”。 【赏..

子安帖(书法)

子安帖(书法):【简介】: 宋·吕公弼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十字。26.7×28.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画滙考》、《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